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案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案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中“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 心题旨。它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下面是课 文的教学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归”为线索, 通过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 的意境。 2.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反抗黑暗,不与当时黑暗的上流社会同流 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他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 求。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意象,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平中有奇, 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句话里面含有一位诗人的名字, 大家注意听,猜猜他是 谁?“田园趣,山水情,潜心修意堪陶醉。”(陶渊明)好,那我们在 初中的时候都学过陶渊明哪些课文?有诗歌《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还有学过 《桃 1 花源记》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与世隔绝,是 作者心中的理想国。 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吗?那么, 在现实生活中,陶渊明向往的居住地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块 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记得板书标题和作者) 二、知人论世,诗人简介 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会赏诗, 还要学会品人。 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 知人论文。 对于诗人陶渊明, 大家都比较熟悉, 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人。自称为“五柳先生”,后 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父 亲曾做过太守、 县令一类的官, 到他幼年时, 家世已衰落, 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是他到了 29 岁才出仕,出仕后 他看到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官场黑暗,政治腐败,不久 他又归隐。后又几次时隐时仕。到了 41 岁那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 县令,太守派一名督邮来彭泽督察, 陶渊明因不愿为见督邮而穿官服 束腰带等繁文缛节,他再也忍不下去了,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 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于是就有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他从彭泽县令职位上退下来后, 就再也没有出仕了。从此他就结束了 时隐时仕的生活,终老田园。 而陶渊明的作品大多都是写退隐后的生活, 表现农村风物、劳动 生活,表现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的赞美, 因此有隐逸 诗人之宗的美称。并且他还开创了田园诗一派, 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 个新境界。从此,田园诗不断发展,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又被 2 称为田园诗人。 三、朗读诗歌,释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 《归园田居》 也就是他退隐后做的 《归园田居》 诗一组里的第一首。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 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那 题目的 意思是?(回到田园生活) 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已经明确告诉我们陶渊明要回到 田园生活, 那么在这个明示的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 我们考虑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从题眼展开,通过思考下面四个问题 来解读诗歌。 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 3、下面给大家 3 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并思考这四个问题。 四、诗歌分析 (1)从何而归?(官场) 1.诗中作者把官场比喻成什么?(尘网、樊笼) 2.把自己比喻成什么?(羁鸟、池鱼,羁鸟是笼中鸟,池鱼是池中 鱼)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对官场的 厌恶。) (2)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田) 3 1.“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 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 显示了 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爱丘山”、“守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田园生 活的向往 3.既然“性本爱丘山”,那为什么还要出仕?从哪句诗可以看得 出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入仕做官并非本性使然,而是一个 大失误。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为官 入仕。而此时作者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在那样的门阀制度, 官场黑暗的 年代, 要建功立业, 实现政治理想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一个“误” 字显出作者是那么的悔恨和痛恨, “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 夸 大的说法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长。) (3)归向何处?(归向园田) 1.那作者他希望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找出文中的诗句。 (方宅十余 亩……鸡鸣桑树颠) 2.诗人笔下描写的这八句田园景色抓住那些意象来写呢?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拓展探究:3.这些意象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 在诗 人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呢?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 全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近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 画外音: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动静结合的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 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静景。“狗吠深巷中,鸡鸣 桑树颠。”是动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远近结合的手法: “远人村”, “墟里烟”远景。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鸡鸣桑树颠。 ”是近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 人村, 依依墟里烟。 ”是从视觉角度写。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 是从听觉角度写。 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简朴、空阔、恬 静、幽静、和谐、朦胧)这么美的田园生活,作者是向往,追求的。 (4)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 自然。” 1.“无尘杂”“余闲”“返”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和 精神追求?(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 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此时回到田园的诗人心情是如何的?(喜悦、闲适) 讨论: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 你是怎么认为 的呢? 古有“学而优则世”之说,本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从 这个角度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陶渊明的归隐是对污浊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 他坚 5 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的反叛, 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人生的有舍有 得,他为了追求田园生活,追求自由的高洁品格,他选择了舍弃。 小结: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不仅创作了世界上 最美丽的诗文,也塑造了世上最让人崇敬的人格,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厌恶)官场从何而归归向何处田园(远近结合)12 下一页 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案 (动静结合) 归 (后悔)本性为何而归归去如何自然(喜悦、闲适) 厌恶官场、热爱大自然 拓展阅读: 《归园田居》(其一)(其三)比较阅读及答案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