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专项方案
省道省道 S315S315 团部口至通州公路改扩建工程团部口至通州公路改扩建工程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编制人: 复核人: 审核人: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S315 团部口至通州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6 年 8 月 目录 1.编制原则及依据0 1.1 编制原则.0 1.2 编制依据.0 2.工程概况0 2.1 简介.0 2.2 地质和气侯条件 1 3.施工组织及部署3 3.1 施工总体目标.3 3.2 施工部署.3 4.总体处理方案5 5.主要施工工艺8 5.1 围堰清淤施工.8 5.2 清淤换填施工10 5.3 砂砾石回填施工工艺12 5.4 抛石挤淤施工工艺13 5.5 沉降观测14 6.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14 6.1 工期要求14 6.2 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方案15 6.3 工期保证措施16 7.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19 7.1 质量目标19 7.2 质量保证体系20 7.3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0 7.4 组织保证措施21 7.5 思想教育保证措施21 7.6 技术管理保证措施22 / 38 8.安全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22 8.1 安全目标22 8.2 安全保证体系22 8.3 安全保证措施23 8.4 工程安全措施26 8.5 文明施工现场管理措施27 8.6 安全应急预案27 9.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31 9.1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31 9.2 成立文明、环境保护施工领导小组31 9.3 加强检查与监控31 9.4 文明施工措施31 10.夜间施工32 10.1 夜间施工安排.32 10.2 夜间防扰民施工.32 10.3 夜间照明.34 10.4 夜间施工注意事项.34 I / 38 1.1.编制原则及依据编制原则及依据 1.11.1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在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 案。 2、实现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的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小,并有周密的环境保 护措施。 3、保证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4、务使施工工艺与施工规范、设计要求相符,并达到完善。 5、力求施工规划合理,施工进度安排均衡、高效。 6、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工期、确保施工安全,全面兑现施工承诺。 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S315 团部口至通州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2)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S315 岩土工程勘报告》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对现场周围环境的调查资料等; (7)我单位施工类似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 (8)以往的施工经验、科技成果及用于本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 量情况。 (9)《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2008) (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T F50-2011) (11)《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026-2007)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2.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12.1 简介简介 S315 团部口至通州公路改扩建工程推荐线路线起点位于惠水县和平塘县交 界处团部口,路线从北向南布设,终点止于通州镇。途径斗口坡、金鸡坡、银厂 0 / 38 坡、营盘坡、高寨、新塘乡,南下至隆昌坡,一直沿老路布线至金桥乡,在原老 路的基础上,通过对老路回头弯的改善、 连续弯道之间的间距进行改善,基本以 老路幅加宽配合新线的方式实现平纵面的彻底改善,随后途径罩子坡、马蝗田、 下冲,通州镇中元矿厂区、小坝,到达通州镇城区入口(K31+800)后,道路按 规划线位进行拟合,再与 S312 线对接。 项目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根据规范二级公路的设计速度采用 40km/h。 路线全长 35.273 公里,路基宽度为 8.5 米,过场镇段路基宽度为 12m。 2.22.2 地质和气侯条件地质和气侯条件 2.2.1 地形及地质情况 1 地形地貌 项目区域位于贵州高原南部斜坡向广西丘陵盆地的过渡地段, 最低处位于长 寨河谷处(1054 米)K58+200,最高处位于线路笼盖(1366 米)K32+400,海拔 高程 1054 米~1366 米,一般高差小于 100 米。地貌类型主要为溶蚀槽谷地貌 和中低山构造侵蚀、溶蚀地貌。 1)溶蚀槽谷地貌:由石炭系、二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泥岩、页岩组成, 主要位于起点段,高程在 1050~1250 米间,相对高差一般小于 50 米。山间谷 地较开阔, 地表为粘土覆盖, 地表水系发育, 水量较充沛, 低洼处由于排水不畅, 局部有淤泥质软土分布。 2)中低山构造侵蚀、溶蚀地貌: 该地貌主要表现为浅切中低山地形,海拔高程在 1100~1370 米之间,相对高差 50~100 米左右,坡度多在 15°~35°,沟谷两侧陡坡地段可达 40°~55°。山 脉形受地质构造控制明显,形成一系列平行的山岭与谷地。岩性以灰岩为主, 局 部夹页岩,广布于测区,地表土层 0~3 米。 2、地质情况 区域出露地层从老至新分别有石炭系、二叠系、第四系地层。现将各地层新 至老简述如下: 第四系地层(Q4):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广泛分布于山坡、河谷表层,岩性主要为残坡积粘土、亚 粘土、亚砂土和碎石土,较大沟谷内有阶地相粘性土和卵、砾石土。厚度变化较 1 / 38 大。 二叠系地层(P): 二叠系上统地层由大隆组(P2d)和长兴组-吴家坪组(P2c-P2w)地层组成。 大隆组(P2d)主要为灰~铁灰色薄层硅质灰岩夹页岩,厚度 0-64m;长兴组-吴 家坪组(P2c-P2w)地层为灰!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燧石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硅 质岩及鲶鱼页岩;底部为灰黑色页岩见硅质岩及煤层,局部含黄铁矿及铝土矿, 厚 410-1007m。 二叠系下统分为茅口组(P1m)、栖霞组(P1q)和梁山组(P1l)。茅口组 (P1m)地层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石灰岩,含少量燧石灰岩,中下部夹白云质灰 岩、白云岩,厚 90m-690m;栖霞组(P1q)地层为灰、深灰色中厚层致密灰岩, 含泥质, 并含燧石结核及条带, 下部夹黑色钙质页岩, 后 70m-240m; 梁山组 (P1l) 地层为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石英砂岩及页岩,局部夹薄煤层。 石炭系地层(C): 石炭系出露地层主要是上统马平组(C2mp)和中统黄龙组(C3hn)地层。马 平组(C2mp)地层为灰白色厚层石灰岩,底部为紫红色、灰绿色中厚层状瘤状石 灰岩夹页岩,后 45m-250m;黄龙组(C3hn)地层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石灰岩, 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及燧石灰岩,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粒白云岩,局部夹少量石 灰岩,厚 180m—410m。 2.2.2 水文、气候 (1)气象 项目所在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冬无 严寒、夏无酷暑,水资源丰富,雨量适中。全县年平均气温 17℃,年均日照时 数 1361 小时,年均降水量 1259 毫米,年均无霜期 311 天。主要气候灾害有强风暴灾害(龙卷、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