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聘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2024年3篇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新聘老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2024年3篇 新聘老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2024年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xx师范学院老师队伍中的一员。学校为了使我们新老师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的时间,已经如沙滩上的脚印随着潮水的冲刷渐渐模糊了,但这一周的培训,却使我受益匪浅。 在培训期间,我们除了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还学习了《高等学校科研工作法律规范》、《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法律规范》、《高等学校老师工作政策法规》等相关内容,除了获得教学上的相关知识,也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一个星期的培训,对于一个高校老师来说远远不够。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中,我将学以致用,不断完善自我走向成熟,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老师。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老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自己觉得虽然本专业理论的掌握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在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过这次岗前培训,学习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弥补了我的不足,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现将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心得作一个总结: “传道、授业、解惑”,老师的身上肩负着很多崇高而艰巨的职责。对于“好老师”的理解,人各有异,我作为一名初次参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新老师,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种复杂的心情来自于对实现职业理想的欣喜,同时还包含着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担忧。在培训中,映象最深的就是“敬业、责任心”这几个字。扪心自问,我信任自己能做到爱学生、负责任、仔细对待工作这几点,于是,悬着的心中有了一丝坦然,信任通过努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大学老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老师的进展问题上,提到了继续教育和科学讨论能力的培育,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科学讨论能力和学术素养,老师们勉励我们努力在科研上做出成果,并将之融会于教学之中;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老师们还提出了如何搞好同事关系的方法。 最后,在这次岗前培训中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应该掌握现代的教学工具,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岗前培训在使我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因此,我会一如既往地虚心向资深老师求教,以严谨、仔细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老师。 短暂的培训结束了,但我所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对我以后的进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会使我终生受益。同时我也信任xx师院在校领到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会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新聘老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2024年 1997年,出生在老师之家的我上小学了,那时的我最喜爱放学之后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写写画画,想象沙发上的布娃娃是我的学生,小板凳是我的“三尺讲台”;2024年,我实现了儿时的最初梦想,成为了一名老师,我的学生是来自30个省份的498名孩子。 与专任老师身份不同,我是以一名辅导员的身份进入了x大学。经过1年的工作以及这几个月的岗前培训学习,我对老师,特别是辅导员的身份与责任更加了解,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明身份,讲奉献,做好大学生人生的摆渡人。 刚成为一名辅导员的时候,就听说这个队伍有一名“厅级辅导员”,前不久有幸阅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写的《时代楷模》一书,让我对曲老师的认识更加深刻。曲老师在2024年辞去领导职务,回归辅导员身份,他将人生最美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学生。曲老师“待生如子”,他会为每一位学生的生日送上独一无二的祝福,他也曾说,“一生即便一无所有,有了学生便有了一切。” 我认为,作为辅导员,首先要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只要对学生长远进展有利的事情我们就去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就是我们主动作为的方向;作为工科学院的辅导员,主动作为应该真正围绕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引导学生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和学术讨论中去,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年多担任辅导员的经历让我深感充实,与专任老师不同,我们常戏称自己是“万能的辅导员”,不仅要做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也要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不仅要熟悉校院各级管理规章制度,更要清楚关键时刻的应急处置流程。其次要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工作落脚点。就我带的500余名学生而言,大部分属于能够“自我管理”的人,少数一些同学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类型。作为老师,与父母的身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总是想要以老师或者过来人的经验“指引”学生走一条更好的路,而我也时常在“引导者”和“旁观者”的身份之间徘徊。我曾经与心理办彭萍老师沟通过,她的观点让迷茫中的我顿悟了,彭老师说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的自愈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因此,要学会适时地放手,在学生“摔倒”的时候,冷静地旁观,而非立马上前扶起,做一名“旁观者”也是一门学问。当然教学相长,很多时候,我们在摆渡学生的同时,他们也在点醒我们,而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更是解放我们忙碌的生活的一剂良药。 二是重学习,练本领,实践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规律。 “厅级辅导员”曲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仍不忘学习,曾多次主持各级课题项目,建立了“仍然在路上”微信公众号,即使在辅导员日复一日忙碌的工作之余,仍能坚持发表原创文章。将工作与讨论结合,坚持学习、思考的习惯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工作对象的变化迫使我们不得不学习。目前我们的对象——高校大学生主体逐渐从“90后”变成“95后”和“0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样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对于网络技术的掌控能力与日俱增,相比较之下,我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学生来说更弱。假如没有办法了解学生的新动态,便失去了作为老师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职场上的人在学习方面总是“不进则退”,特别是对于辅导员老师,大多数人都会捆绑在日常事务中。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辅导员进展通道受限,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辅导员在职称职级评定方面名额有限,通过学生工作通道晋升讲师及以上专业职称的难度极大,能开设课程、上台讲课的更是少数。我对于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成为一名专业化程度高、不可替代性强的辅导员,所以,在客观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更应该主动把握各种培训、沟通的机会,提升个人工作技能和综合素养。在本次岗前培训中,教务处特别安排了很多场名师讲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清华大学的于歆杰老师,他本人十分儒雅博学,对于最新的教学技能掌握熟练,并且对如何自信地站在大学讲台上提出了自己独特地见解,让我受益匪浅;同时还有在学习斋进行了“如何进行课题申报”的学习研讨,社科处侯处长为我们讲解了各级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课题申报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