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XXXX 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概述 依据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第三版 2004) ,本实验室为 BSL-2BSL-2 级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实验活动为向临床治疗活动 提供所需数据的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不从事大量增殖培养实验。 二、拟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 本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均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 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详见表 1 病 原微生物汇总表 表 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 序号病原微生物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危害程度工作量是否保存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82 79 65 60 43 42 41 39 25 20 15 12 6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数量 3 2 0 2 3 3 0 2 3 0 0 9 4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君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鲍曼不动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表皮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肠杆菌科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念珠菌属 新型隐球菌 除此之外,其中常见检测的具有乙类传染的有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志 贺菌等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 页脚 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实验室 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另外,具有甲 类传染的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炭疽芽胞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 氏菌、粗球孢子菌等可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 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 物,本实验室只检测这类病原微生物中的“霍乱弧菌”危害相对较小的病原 微生物,对于 “鼠疫杆菌”及其他细菌等,本实验室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但为防止病人所送样本可能具有此类微生物,也作了相关防护措施。 本实验室常规不检测那些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 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等第一类微生物。 三、实验活动的危险性 三.1 实验活动 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临床相关的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教学培训、诊断等活动。 三.2 实验活动的类型 根据实验室流程,主要涉及的有样本采集运输、接收、处理、实 验室检测(培养、鉴定、药敏)操作、锐器使用及生物安全柜等设备 的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实验操作包括标本接种,阅读平板、上机鉴 定药敏试验、补充药敏试验、涂片检查、保留菌株等过程。 三.3 实验活动风险识别 1.操作风险 1.1 气溶胶产生风险 主要来源于打开标本,打开平板,调菌液、灼烧接种环等实验活 动,以及标本平板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倒翻、容器破裂和样本洒溅 等情况 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标本接种过程均在可靠的处于正常运行的生 物安全柜操作,操作过程动作应轻柔。尽量避免使用酒精灯灼烧接种 环,采用红外灭菌器。 1.2 潜在的意外伤害 页脚 1.2.1 注射器等锐器使用不当造成损伤; 1.2.2生物安全柜使用不当造成环境污染1.2.3皮肤或粘膜破损时接触 感染性物质造成感染 风险控制措施:尽量避免使用针头等锐气,如不可避免则应小心 规操作,禁止针头回套,将使用过的针头丢入利器盒中,防止意外伤 害。 1.3 间接接触感染风险 通过接触污染的台面,仪器,实验器材等造成污染 风险控制措施:按照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接触过可疑污染 物时及时进行手卫生,每日进行环境清洁及台面消毒。 2.设备风险 2.1 生物安全柜 没有按照操作规进行操作、维护与检测,使生物安全柜失去防护 效果。 风险控制措施:接受培训,规使用,定期维护,检测,确保其正 常性能。 2.2 高压灭菌器 没有按照操作规和说明书进行操作、维护及检测,可能使灭菌器 灭菌效果明显降低或失效。 风险控制措施:选择合适的型号,规操作,定期维护、检测,确 保性能,做好灭菌效果监测、使用记录 2.3 离心机 离心管破裂、离心管盖脱落,离心机部被污染 风险控制措施:离心前做好平衡,一旦发生离心管破裂事件, 立即关闭电源,参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三.4 人员管理和培训情况 1 人员情况 本实验室有工作人员工 8 名,可基本满足实验室各项工作。另常 有若干名进修医生和实习同学,人员流动性大,有些人员初次接触微 页脚 生物实验室,操作工作中出现失误可能性较大,从而会增加相应风险。 2 培训情况 科室每年都有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培训要求所有 员工必须参加,并有会议培训记录及培训签到记录。定期进行生物安 全演习。对进修医生和实习同学在入科培训中也同样加入了生物安全 培训容,熟悉准入制度及操作规,意外事件的处理等,并在日常操作 中进行监督。 四、传播可能性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 录》中的有关规定,本实验室检测的各类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属于第二类和 第三类,危害等级为二级和三级。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微生物检测时 可能接触存在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或第二类微生物的样本,这些样本都可能引 起操作人员的感染和引起相关疾病,因此我们投放有三台生物安全柜,所有 样本接种等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进行,有效防护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保 护工作人员及环境卫生,实验室检测完成后仍然对所有样本统一进行高压灭 菌处理,对于需要保存的菌株则统一保存在样本库,双人双锁保护。本室不 保存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还配备了洗眼器和喷淋,在发生了接触感染 后可及时进行处置。 五、预防治疗的获得性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室工作,上岗前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每年进行职工健康体检,体检结果记录在信息系统中。 实验室工作人员留取本底血清,并给乙肝抗体阴性的员工接种乙肝疫苗。并 配有应急药箱,里面有消毒棉签和眼药水等必备药品,可以在发生意外事件 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严重危害则送往急诊中心处理。 六、防护屏障的安全 六.1 一级防护(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是指用于防止工作人员收到物理、化学和生物有害 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这些物品主要是保护 实验人员免于暴露于生物危害中的一种物理屏障。 《XJ-SOP-014 实验室 页脚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要求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置,包括隔 离衣或工作服,口罩,手套等。工作完毕后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下所 有个人防护装置。 本实验室使用的防护装置有工作服,隔离衣,普通医用口罩,一 次性乳胶手套等,可基本满足实验室要求. 六.2 二级防护 本实验室位于医技楼的一端,人员流动较小,实验室配有三台生 物安全柜,标本接种均在生物安全柜进行。基本可满足实验室所开展 的实验活动。 七、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科室制定意外事件处理应急预案,每年对文件进行审核。 八、其他 1.废弃物处置 本实验室废弃物、平板、试管等在洗涤室进行高压灭菌后交由医院进行 统一处理,每日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并记录。 2.消毒灭菌 每日进行台面、环境清洁消毒,消毒施康每日配制,记录紫外灯使用情 况,定期监测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