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12680
第第 4 4 单元单元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近代外国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j.H.Pesstalozzi, 1746~1827)是瑞士着名的教育实践家 和教育思想家。 他接受了法国教育家卢梭的关于适应人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 的思想,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慈善教育和普通教育上,努力探索教育规律,改 革教学方法, 力图通过教育改善人民的生活。 为此, 他被誉为 “贫苦者之友” 。 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得到传播,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裴斯泰洛齐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裴斯泰洛齐出生在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的家庭,5 岁时父亲病故,他和 兄弟、姐姐从小在母亲和一女仆的照顾下生活。9 岁时,裴斯泰洛齐开始上 学,但由于他发育不良,性格内向,学校生活带给他更多的是孤独和寂寞。 童年时代,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在农村外祖母家生活的时期。农民生活的贫 困,富人子弟的尽情享乐,使他产生了对穷人的深切同情。从此,“消除苦 难的根源”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裴斯泰洛齐生活的时代正是瑞士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 旧的农业经 济在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当时,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 也影响了瑞士,上大学的裴斯泰洛齐接触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爱弥 尔》成了卢梭政治和教育思想的崇拜者。在学校里,他和一些朋友参加了一 个进步的“爱国者”的组织。由于宣传社会改良思想,这个组织被取消,裴 斯泰洛齐也被迫中断了学业。 从此, 裴斯泰洛齐走向社会, 开始了新的生活。 1768 年,他在苏黎士附近的“新庄”,建立了一个试验农场,试图帮 助农民改善生活,由于管理不善试验失败了。但失败却使他找到了适合他的 工作,在抚养自己儿子的过程中,裴斯泰洛齐开始了最初的教育工作。他决 心按照卢梭的方法教育孩于,但发现其中有一些缺点。于是,他按照自己对 儿童及教育方式的理解, 做了观察记录, 并记下了 “教育 3 岁孩子的日记” 。 同时,他也开始关注其他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是贫困儿童的教育问题。 1774 年,裴斯泰洛齐又在“新庄”办起了一所孤儿院,收留了 50 个 5 -10 岁的孤儿和流浪儿。裴斯泰洛齐为他们提供衣食,教给孩子读、写、 算等基本知识,并让孩子们通过纺纱、织布等手工劳动,获得生活的技能。 从当时来看,这个机构既不像工厂,也不像学校,而是一个把教育和劳动相 结合,充满亲情的大家庭。裴斯泰洛齐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把一切献给了 孩子。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裴斯泰洛齐说,我与他们在贫穷中同甘共苦,我 自己生活得像个乞丐,为的是教乞丐生活得像一个人。后来,由于孤儿院人 数剧增,经费出现问题,到 1780 年,孤儿院停办了。 从此,裴斯泰洛齐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集中精力从事着述。 1781 年,他以所熟悉的乡村教育生活为素材,写下了他的第一部教育小说《林哈 德与葛笃德》。全书从改良主义和人道主义出发,提出人类进步的根源在于 通过教育发展人的内在力量,通过立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这部着作问世 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裴斯泰格齐的教育思想受到人们的重视。 1798 年,受瑞士政府的委托,裴斯泰洛齐在斯坦茨建立了一所孤儿院, 收留了 80 个 5-10 岁的儿童。在一位女仆的帮助下,他日夜操劳,负责儿 童的生活和教育。 他与儿童生活、 劳动、学习在一起, 建立了父子般的友情。 在教育中,裴斯泰洛齐注意对儿童进行家庭化的爱的教育,并根据儿童的特 点进行智力、道德和体力的教育。在教育中,裴斯泰洛齐还进行了初等简化 教育方法的研究和实验,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管在斯坦茨的努力取 得了成功,但由于战争的原因,孤儿院又要改作军医院,裴斯泰洛齐的工作 又中断了。 1799 年,裴斯泰洛齐在布格多夫的幼儿学校任教,继续进行教学方法 的研究。第二年,他又担任布格多夫学院的领导工作。在这期间,他写下了 《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一书,试图研究出一种简便的方法,不仅使每一家 庭的主妇都能掌握, 而且还能改进初等学校的教学工作, 这些思想构成了 “要 素教育论”的基础。1805 年,布格多夫学院迁到伊佛东,改为伊佛东学院。 此后,这所学校存在了 20 年,在欧洲享有盛名,使得许多教育家和学者先 后来这里进行学术访问、参观,一些富人子弟也纷纷前来就学。后来学校由 于管理出现问题,于 1825 年关闭。1827 年,裴斯泰洛齐留下最后一部着作 《天鹅之歌》而去世。 二、论人的和谐发展和教育 生活在社会变革时代的裴斯泰洛齐十分重视人的和谐发展和教育, 他的 这一教育思想是以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社会政治观为基础的。在他看来,人 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最初,人类社会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中,人是作为自然 人存在的;以后,人类进人一种社会状态,人开始成为一种社会人,人与社 会、人与人之间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最后,人类社会进人一种道德状态, 人成为一种道德人,通过道德的力量,人类社会充满亲情和博爱。因此,他 认为,国家的改革在于人的变革,只有人产生了力量和德行,社会环境才能 变化,良好的国家始于良好的公民。 重视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观也是以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为基础的。 裴斯 泰洛齐在实施慈善教育活动和创办学校的过程中, 深深感受到社会的不平等 和人民的苦难,并把解除人民的痛苦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同情人民 的疾苦,认为人民不幸和贫困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上有剥削穷人的恶人, 另一方面是人民本身贫穷愚昧,缺乏自尊和自助的力量。如果能使每个人都 有自食其力的意愿和能力,社会就会得到安宁,人民就会得到幸福与自由。 由于每个人都具有和谐发展的潜在能力,因而,人的培养只通过政治途径是 不够的,还应通过教育,激发人身上存在的力量的萌芽,使其得到和谐的发 展,使人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 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 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由此, 裴斯泰洛齐主张所有的人都应受到教育, 教育是每一个人的财富。 但当时瑞士的社会现状是只有少数富人子弟能够获得教育, 而绝大多数贫困 人民是没有受教育权的。对于这种等级社会的现状,裴斯泰洛齐表示了强烈 不满。但他并不主张所有的人都应接受相同的教育,相反,他认为,贵族、 农民、手工业者的天赋力量各不相同,将来从事的职业也不一样,因而,每 一等级的人所受的教育也应各异, 不同等级的人应接受适合其等级和地位的 教育。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反映了近代资产阶级在解决人民接 受教育问题上的一般态度和做法。 从上面的认识出发,裴斯泰洛齐提出了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的 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要使人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就要使人的才能得 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对儿童来说,就是要“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 面的能力”。因此教育的任务就是和谐地发展一个人的各种能力。裴斯泰洛 齐关于和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三个方面。 (一)道德教育 裴斯泰洛齐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 关键问题”。他是从道德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论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的。 他认为, 人犯罪的根源在于人心之外, 罪恶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