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要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主要流派西方语言学主要流派 发布时间: 2006-1-16 18:14:31 被阅览数: 2018 次 来源: 本站原创 文字 〖 大 中 小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西方语言学主要流派西方语言学主要流派 1、历史比较语言学 2、结构主义语言学 3、生成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一、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历史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比较语言学起源于 18 和 19 世纪的欧洲,研究重点是印欧语系诸语言 的语音系统。1786 年英国学者 W·琼斯在对梵语做了深入的研究之后指出,梵 语同拉丁语和希腊语之间存在着非常有系统的对应关系。例如就词首辅音而言, “三”在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中都是 t,“父亲”都是 p。这种系统的对应现象非常 普遍,绝不可能归结为偶然因素。琼斯同时认为,要解释这种现象,只有认为 它们共同源自现在也许已经消亡了的某种语言。接着,丹麦学者 R.K.拉斯克、 德国学者 F.博普、 J.格林等人在更多的语言中发现了类似的对应现象, 并且根据 这些系统的对应关系,推测了它们的共同起源──原始印欧语的表现形式,同时 把原始印欧语同后来语言之间的关系用简洁明确的定律形式表现了出来。 在拉斯克、博普、格林等人相继对印欧语系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一批学者把当时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上升到理 论的高度加以总结,正式为历史比较语言学提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这批 学者称为新语法学派。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原则是“语音规律无例外论”。根据 这条原则,语音变化完全受特定的语音环境的支配。一旦发生了某个语音变化, 那么,同一语言地区中处于该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全都发生变化,不应该有例 外现象出现。语言学界最初对他们提出的这条原则普遍持怀疑态度,因为以前 发现的定律确有很多例外现象无法解释。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 渐认识到,早些时候所说的例外现象,其实也受着其他语音规律的支配,只是 这些规律以前没有发现而已。后来,新语法学派的观点终于为绝大多数人所接 受,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成为指导这个领域 中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尽管现在普遍认为,新语法学派未免夸大了语音定律 的作用而没有给类比等因素以足够的注意,但是,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实 践来看,新语法学派所提出的原则促使人们深入研究当时的语音规则尚无法解 释的例外现象,力图发现新的支配这些所谓例外的语音规则,对先前的规则加 以修改和补充。19 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能够获得巨大的成绩,新语法学派所提 出的理论原则有很大的功劳。 除了语音变化以外,类比也是决定语言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类比是比照 某一模式的结构,用语法和语义上功能相同的新形式取代原来的形式。同语音 变化单纯涉及到语音环境不同,类比牵涉到音系结构和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 类比变化有时会打乱语音变化的结果,后者的一部分例外,可以由此而得到解 释。 历史比较语言学问世以来,所取得的最大成绩就是对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 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尤其是在印欧语系的谱系分类方面,获得了相当确凿的 证据。其次是有助于人们对于有关原始母语的表现形态和使用地区的了解,例 如,欧洲学者现在很有把握地认为,原始印欧母语起源于黑海以北的地区。 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工具,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仅可用于印欧语系的语言, 也可以用于其他语言。20 世纪以来,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中国语言学家罗常培、 陆志韦、王力、李方桂、李荣等人运用这种科学方法,构拟了上古和中古的汉 语语音系统,初步制定了汉语和有关语言的亲缘关系,把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 传统的汉语音韵学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科学高度。 但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在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在所有子语言中都 无残存表现的母语特征,比较方法是无法揭示出来的。同时,它也很难确定某 一特征到底是原始母语的特征,还是在分化后的子语言中独立发生的平行性变 化。再有,历史比较方法偏重于语言的前后相继,忽略了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根据这套方法所拟定的原始母语,是一个内部无方言差别的语言系统。现代学 者则认为,一种语言,尤其是通行于广大地区的语言,无论怎么古老,内部只 是基本相同,并非完全一致。法国的方言地理学家 J.吉耶龙(1854~1926)在 19 世纪末期已经发现,一个地区的方言在语音上并不整齐划一。20 世纪 60 年代美 国 W.拉波夫(1927~ )发现, 就是在纽约市内,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发音也不一样。 所以一般看法是,把原始印欧语看作单一性的、规律绝对严格的、内部毫无分 歧的语言,未免理想化。 [NextPage]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结构主义学派 布拉格学派 (一)美国结构主义学派(American structuralists) 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派(American descriptivists)。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学者 在调查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语言学流派。以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 的描写而著称。美国结构主义跟欧洲结构主义都强调语言结构的系统性,但又 各有自己的特色。布拉格学派注重对语言结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哥本哈根学派 重视结构间的关系,美国结构主义则着重结构形式的描写。 这一学派的先驱是 F.博厄斯和 E.萨丕尔。博厄斯既是人类学家又是语言学 家。他在《美洲印第安语手册》(1911)中所写的序言可以说是美国人类学家从事 语言调查和研究的初步理论总结。其中强调:对语言事实要作客观的描写,不 可用其他语言的或者传统语法的框框去套;为了描写不同结构的语言,应该创 立新的概念和方法。萨丕尔也是人类学家兼语言学家,他的名著《语言论》(19 21)把语言研究同人类心理、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他们都强调尊重美洲本地 人民的言语,从而作出客观的共时系统的描写。以后美国结构主义者致力于对 语言结构作形式描写,其基本信条和传统都来自此二人。 但是从整个学派的历史看来,核心人物是 L.布龙菲尔德。他的《语言科学 的一套公设》(1926)和《语言论》(1933)为美国结构主义奠定了描写方法的基础。 从他的著作可以看出,在历史语言学方面他接受了欧洲新语法学派的传统,但 在对语言结构的共时描写方面则继承和发展了博厄斯和萨丕尔的理论和方法。 在语言结构的分析中,他主张以可以观摩到的语言素材为依据,反对用非语言 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作为标准,并强调形式的分析和归类。由于布龙菲尔 德的影响,20 世纪 30~40 年代的美国结构主义被称为“布龙菲尔德时期”。 在布龙菲尔德之后,Z.S.哈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1951)是这个学派 的理论和方法最为谨严的代表作。他给语言结构分析规定了两项基本任务:① 把话语里的单位 (如语素)切分出来;② 把有关的单位归类。在分析时,要 根据语言单位的分布特征,用替换的方法来进行鉴别,因此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 “分布主义”。他的工作方向是从小到大,先分析出语素,再分析语素组合的序 列,最后得出语素序列组合的模式,可以说是从语素到话语。在结构分析和描 述中,他采用抽象的数学方法,把语言单位转化成符号,然后按照公式进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