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张锋旺,来自尉氏县南曹乡中心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溶解度。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的设计。 一、教材内容: 溶解度在整个第六章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在学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后,来探讨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性的大小,起到呈上,又为下节学习结晶做好铺垫。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讨论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讨论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吃力,还是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同时,在利用数据讨论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学习和讨论问题。 结合新课标、本节课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知道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溶解度概念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对溶解度曲线图绘制,培育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图的应用;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的概念。 二、学情与学法分析: 经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饱和溶液、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习溶解度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老师的管理和引导。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纳沟通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做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参加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老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即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进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纳目标导学法、引导启示法、归纳总结法进行教学。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欲望,并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2、引导启发法:层层展开,步步深化,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发现归纳,使学生领悟从特别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3、归纳总结法:对于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图应用,可以通过阅读、学生间沟通讨论,总结。此过程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课时我首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谁能说出二者的转换方法?”学生七嘴八舌的抢着回答。问:“实验证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那些?”学生会说与溶质、溶剂有关,还跟温度有关(打开课件)问:“怎样来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强弱呢?大家不妨讨论一下。”引导学生:物质溶解性是难于直接测定的,能否用一个可测的物理量来表示一种很难测定的物质的性质?用溶解“最大量”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就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办法。这个溶解“最大量”就是这节我们学习的溶解度。接着展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探讨何为溶解度。 (二)、讲授新课 1、固体物质溶解度: 播放课件:展示三张图片,图片1质量相同的溶剂,一个温度为10℃,一个温度为40℃,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Cl和KNO3。问:能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学生:不能。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得出:应该在同一温度下。图片2温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溶剂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Cl和KNO3。问:能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学生:不能。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得出:应该在一定溶剂中。图片3溶剂质量相同,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Cl和KNO3。问:能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学生:不能。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得出:应该达到饱和状态。得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应定温度、定溶剂的量,定状态。学生阅读教材168页内容,(播放课件打出溶解度的定义)注重指出“三个条件”。问:你能理解这样规定的意义吗?学生思考讨论会得出:只有做出以上规定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才有意义。 学生讨论:20℃时KNO3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在20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31、6克。或说:在20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 (播放课件)让学生简单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为了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练习。 反馈练习: 1、某物质在20℃时溶解度为21、5g,其含义是什么? 2、我来当法官: (1)、在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3gNaCl则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3g; (2)、在20℃100溶液中含有溶质23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3g; (3)、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g则NaCl的溶解度为36、5g; (4)、在20℃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g则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5g。 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总结(1)(2)(3)句的错误之处。对表现好的小组大家鼓 掌激励。 问:“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怎样表示这种变化关系,最直观、形象,又便于应用呢?”学生思考引出溶解度曲线图。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 我们用纵坐标表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通过绘制观察NaCl溶解度曲线,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播放课件)学生自己领悟绘制的方法。“学生自己阅读教材169页6——10表格KNO3的溶解度并将图6——15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好,小组内展评。” 让学生阅读教材169页图16、17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学生相互沟通总结出曲线所表示的信息。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播放课件)请同学们看图a、b点表示的含义,学生讨论得出:曲线上的点即a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为饱和溶液;b点(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为了增强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然后播放课件中的两题学生沟通讨论当堂完成。老师巡视点评。 3、气体物质溶解度: 介绍气体溶解度的概念,(播放课件)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着重指出它们是体积关系没有单位。然后说:大家想一想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会立即回答:在0℃,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