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东城一模东城一模】 (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第13-15 题。 (共 8 分) 【材料一】 人的睡眠和觉醒过程是相对连续的。 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起,科学家开始关注大脑,通过 ① 毁损与刺激动物特定脑区、在体记录神经元 的电活动等方法,探索睡眠觉醒调节机制。研 究发现,睡眠最明显的特点是意识丧失或减弱, 因此大部分睡眠研究者特别关注大脑。 有证 ② 据表明, 睡眠介导 了大脑的重要功能——学习记忆。 记忆不是发生一个事件后立即产生的, 而是通过一些途径形成短期记忆,睡眠后再转化为长期记忆的。 关于睡眠和学习记忆间的相关性目前存在两种假说: 睡眠的记忆巩固说和突触稳态假说。 ③ 前者认为,记忆在睡眠期间通过“重演”促进突触 联系而得以巩固。突触稳态假说认为, , 以便开展下一轮学习。因此,有学者将睡眠形象地比喻为大脑“重置过程” 。多数学者支持 睡眠的记忆巩固假说,而关于突触稳态假说,人们希望科学家们能提供更多的科学证据。 众所周知,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稳定情绪、增强免疫、促进生长发 育,加快皮肤再生、有利美容。睡眠同水、空气及食物一样重要,任何人都离不开它。更为 重要的是,睡眠与人类的高级思维、与学习记忆也密不可分,充足的睡眠是人类获取记忆、 思维敏捷的保证。但是,人为什么要睡觉?至少这个问题在得到完美的解答前, 无数的生物 学家将夜不能寐。 【材料二】睡眠的突触稳态假说示意图 【材料三】 失眠能影响学习记忆。课题组考察了睡眠剥夺 (每天强制减少睡眠 4 个小时)对成年及 青春期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结果发现,青春期大鼠睡眠剥夺后学习记忆水平显著降低, 而 成年大鼠未发生明显改变。 这说明,失眠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 短期重复性睡眠 减少将损害青春期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这一发现告诫大家,通过减少青少年睡眠、 延 长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成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其效果适得其反。 ①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 ②指将一种 “物质” 传递给另一种 “物 质”的过程和方式。 ③是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它是 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13.根据上下文,结合材料二,给材料一的横线处补上恰当语句。 (3 分) 答: 1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对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式是否可行作出判断,并简要说说 依据。 (3 分) 答: 15.根据你对这几则材料的理解,并结合你目前的学习状况,为自己制定一个以睡眠提高记 忆力的合理方案。 (2 分) 答: 答案:答案: 13.13.示例:示例: 例例 1 1:: 学习时,学习时, 一些突触的强度因为记忆得以增加,一些突触的强度因为记忆得以增加, 睡眠将突触强度按比例减弱,睡眠将突触强度按比例减弱, 使其总体强度在第二天早晨得以恢复。使其总体强度在第二天早晨得以恢复。 例例 2 2:每天产生大量的新记忆,而睡眠为了避免大脑负载过多,按比例减弱,从而使它总体:每天产生大量的新记忆,而睡眠为了避免大脑负载过多,按比例减弱,从而使它总体 恢复至原来水平。恢复至原来水平。 评分:共评分:共 3 3 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 1 1 分。分。 14.14.示例:不可行。要点:①这种强制减少睡眠、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不符合科学道理,反示例:不可行。要点:①这种强制减少睡眠、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不符合科学道理,反 会因此降低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学习效果。②通过适当睡眠能够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会因此降低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学习效果。②通过适当睡眠能够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 忆,提高人类的思维力、稳定人的情绪,恢复体力。忆,提高人类的思维力、稳定人的情绪,恢复体力。 评分:共评分:共 3 3 分。判断分。判断 1 1 分,理由分,理由 2 2 分。如判断为可行,理由应结合学习者为非青少年、短分。如判断为可行,理由应结合学习者为非青少年、短 期行为阐述。期行为阐述。 15.15.示例:晚上尽量保证八小时睡眠;中午利用午休时间睡半小时,减除压力,增强记忆效示例:晚上尽量保证八小时睡眠;中午利用午休时间睡半小时,减除压力,增强记忆效 果。果。 评分:共评分:共 2 2 分。分。 【西城【西城一模一模】】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5-17 题。 (共 8 分) 【材料一】 与传统教育不同,“互联网+教育” 代表着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最新的教育理念。“互联网+” 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 人人能够创造知识, 人人能够共享知识, 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 明,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 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因此,教师必 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 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 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 而是逐渐组成 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互联网+”加快了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敲开了教育 原本封闭的大门,参与其中的师生既可以是教育的生产者, 又可以是教育的消费者, 培养出 来的人才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与传统教育相比, 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 社会的发展,正所谓“ 【甲】 ” 。因此,近年来,它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 【材料二】 【材料三】 在 “互联网+” 开放式的教育生态中, 师生之间更多是网络上的知识、 信息层面的交互, 而传统教育中通过集体生活进行德、 智、体、美熏陶感染的育人过程往往会被大量的个人上 网替代,因此传统教育的育人功能有被弱化的危险。 互联网虽然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给学习 提供了便利,但是, 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也因此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这会导致学习者 养成懒于思考、忽视对知识做系统加工的坏习惯。对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识和信息, 【乙】 ,不加思考,学习到的是很多零散的点,而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如此下 来, 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 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下的教育与各行各业的知识在不断融合, 不断更新拓展,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各种 信息鱼龙混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学习大量新知识, 如何应对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 息,如何选择自己需求的资源……这些问题,对于传统学习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习者而言, 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5. 在【材料一】的【甲】处填入一句古诗,在【材料三】的【乙】处填入一个成语,下面 选择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蹴而就 B.病树前头万木春走马观花 C.雏凤清于老凤声一蹴而就 D.雏凤清于老凤声走马观花 16. 班级组织以“互联网+教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有关的主题演讲中,如果要利 用【材料二】具体说明【材料一】中的相关文字内容,该怎样说?(4 分) 答: 17. 在上述活动中,如果要参加有关的主题研讨,除了上述三则材料之外,你还需要查阅哪 些其他方面的资料?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两项,将序号填在答题卡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