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教学设计《金色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 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 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 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 情。 【教学过程】 一、一、导入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 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 ) 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 藏在衣 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 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 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 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 诗《金色花》 ,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 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 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听的过程中请你 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 景? 二、听读感知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 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 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 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 (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 在捉迷藏) 。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 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 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3、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 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三、朗读品析三、朗读品析 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 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 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ì)笑罗摩衍(yǎn) 那 B、例 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 跳舞。 ” 、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 、 “我要悄悄地 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 “我不告诉你,妈妈。 ”知道这是一 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 朗读指导: “笑嘻嘻” 、 “跳舞”读得轻快,活泼; “暗暗” “悄 悄”轻声,声音渐弱。体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 例 2、我从文中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知 道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 焦急的语气。 3、除了活泼,慈爱。孩子和妈妈还有没有别的特点?揣摩 一个人的特征可以从他的行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 课文给我们展 现了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读一读,看看一天中他们都 做了些什么。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 a.首先请同学概括稳重描绘了哪三幅场景? 明确: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 “我”散发出花香; 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 “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 执灯去牛棚时, “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b.先看前两个场景, 妈妈在做什么? (沐浴补充沐浴常识、 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 4 段, 想象: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 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湿漉漉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 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 觉得她是那么……(美丽/圣洁)宁静的午后,妈妈捧着罗摩衍 那坐在窗前细细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书页上, 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妈妈十分……(沉静/安详/温柔) 在妈妈祈祷、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给妈 妈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表现 出“我”的什么特点?(给妈妈带来幸福,体贴、孝顺妈妈) c.第三个场景,黄昏到了,我在树上躲了一天,终于要结 束这个游戏,又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妈妈怎 么说?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什么语气? (焦 急、嗔怪,又惊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 ”语气(撒 娇。得意。俏皮。淘气)请同学读一读。 比较,变换了语序和标点符号后,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区 别? 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 不告诉你。 ” 明确: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 ,妈妈的急切之 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 意。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 变换标点为: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 你,妈妈! ” 明确: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 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 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 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 他的杰作。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 合孩子的心理。 d、 “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到哪里去了? 明确: 正如妈妈也从未列举过她为我们做过什么奉献一 样, “我”也不用特意告诉妈妈我所做的事,默默地为对方付出 才是更加真诚和诚恳的爱。 总结:妈妈的焦急、惊喜、嗔怪, “我”的撒娇、得意,俏 皮,都体现出了“我”和妈妈的亲密和我们之间纯洁的爱。一样 的意思,换一下语序、改一个标点,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我 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所注意这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 4、三幅场景刚好是一天的时间,这一整天里,看似“我” 在躲着妈妈,其实 “我” 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妈妈, 陪伴着妈妈, 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可以看出“我”对妈妈的(依恋和爱) , “我” 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我”的幸福源自哪里?(沐浴母爱) 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三个场景,这是三幅宁 静祥和的图画,徜徉其间,我们可以体会纯洁的爱,要读得舒缓 深情,全班女生读第八段,男生读第九段。老师先起个头,读前 面三段。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读出诗的美感来。 四、探讨释疑:四、探讨释疑: 这次读得好多了,看来比起刚开始上课时大家对这首散文诗 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你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 起讨论。 1、 “我”为什么要变作金色花? 明确: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 妈带来一些幸福才变作了金色花。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 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 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 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 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 妙。 作用:借物抒情。 五、拓展训练五、拓展训练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