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伊犁河观后感
纪录片伊犁河观后感纪录片伊犁河观后感 这里的景色是壮美的,这里的故事是动人的。这里是伊犁自己的 故事,有着真实的记录,有着真实的感情,都使得大家在观看这部纪 录片《伊犁河》的时候,内心能够感同身受!下面一起来走进纪录片 伊犁河背后的故事吧。 美好,是因为在伊犁河畔,他们体味到一个个震撼、美丽、动人 的故事,而艰辛在于,如何将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呈现给观众,讲好 中国故事。 A《伊犁河》的关键词:万物共生 “新疆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伊犁又是这个核心区的支点、向西开 放的门户。纪录片《伊犁河》就是以伊犁河为载体,用国际化视野、 纪录片创作方式, 真实记录大河两岸普通百姓生活发展和变化的中国 故事。”纪录片《伊犁河》总撰稿张海龙说。 人类文明都孕育于河流,新疆更是如此。张海龙曾担任新疆广播 电视台拍摄的 16 集大型纪录片《塔里木河》总撰稿。同为新疆最重 要的两条河流, 《伊犁河》怎样才能拍出不一样的味道,对张海龙而 言,无疑是一次挑战。而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给伊犁河定 位。 2016 年年末,张海龙乘机来到伊犁进行前期调研。因为第一次来 伊犁,他好奇地打开手机中的“航旅纵横”APP,想看看伊犁在什么位 置,他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两幅画面。“在中国地图上,伊犁位于祖国 的西北角。可是当转换为世界地图时,伊犁则位于亚洲的中心。”张 海龙说。 伊犁河谷在两幅地图中的位置,让张海龙找到了伊犁河的定位, 这就是亚洲之心。“伊犁河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一路向西流淌,最 终汇入巴尔喀什湖。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巴尔喀什湖发现,这里的 湖水一半是咸水一半是淡水, 虽然这属于自然奇观,背后的寓意却是 万物共生。 《伊犁河》的关键词正是万物共生。有传统与现代的共生、游牧 与农耕的共生、人与自然万物的共生、城镇与乡村的共生、各民族之 间的共生,在最后一集《不问西东》中,则以霍尔果斯为切入点,讲 述国与国之间的共生。”张海龙说。 塔里木河和伊犁河给予张海龙全然不同的感受。他说:“如果说塔 里木河有一种浓郁的气质,伊犁河则明亮而欢快。” 调研中,张海龙发现,伊犁河谷各个县市沿着伊犁河构成一个城 市群。“这种规模的城市群,在新疆,甚至在中亚也十分罕见。这样 的城市群,完全可以成为中亚最有发展潜力的引擎。同时,伊犁河谷 又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国际大通道。 因此,伊犁河不仅是伊犁人 的伊犁河,更是中国的伊犁河。”张海龙说。 B 人物是《伊犁河》的骨肉血脉 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与核心,故事化叙事是纪录片讲好故事的关 键。 “内地人看伊犁,会被这里的美震撼,但风光好的地方有许多,再 好的风光,你可能只愿意看一遍,而只有人好,你才会一次次地来这 里。 纪录片也是如此, 人物的命运, 人物的情感, 才是观众最关心的。 《伊犁河》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正是讲伊犁人的故事。 《伊 犁河》中的人物, 都是最普通的百姓, 讲述的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 《伊犁河》制片人石峰说。 如何讲好故事?讲谁的故事?2016 年 10 月,摄制组在伊犁河谷 展开调研。通过当地宣传部推荐,摄制组初选了 60 多个人物,经过 层层筛选, 最终确定了 40 多人作为拍摄对象。 “虽然伊犁有不少名人, 但选择人物时,我们的着眼点就是普通百姓,用平凡人的故事,来讲 述新疆的发展和变化,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他们生活中的巨大变 化。当然,会根据每一集的主题,选择不同的人物。拍摄时间跨度比 较长,可能会从春到冬。”石峰说。 “因为时间有限,每个人物都需要提炼出精华。比如第一集《以梦 为马》中的天马少年阿合交力,就是抓住几个点,赛马比赛、他对于 未来的憧憬、 他在赛马过程中享受到的是一种怎样的快乐。 一般来说, 每个人物故事会有 4 个动情点,平均 2 分钟就有一个。”蔡志刚说。 在《以梦为马》中,阿合交力从一个失败者,最终成为赛马比赛 的冠军。其实在拍摄前,蔡志刚并不知道阿合交力会夺冠,甚至在最 初,阿合交力并不是蔡志刚认为最合适的赛马手。 “阿合交力是昭苏马场喀尔坎特学校马术特长班的老师乔春江推 荐的。当时,我觉得他的年纪偏大,想找一名年龄更小的孩子,乔春 江却说,阿合交力一定可以获奖。于是,我们选定了他。可是,从春 天一直拍到秋天,当 2017 中国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开幕前,阿 合交力在参加的所有比赛中一直没有获奖, 让我们十分纠结,可已经 跟拍了半年时间, 我们也只能希望他在天马国际旅游节的马术比赛上 获奖。但直到比赛的前两天,由于阿合交力状态不佳,一直没有马主 选择他当骑手。这时,我们有些紧张。如果阿合交力不能参赛,他的 故事就缺少了最重要的部分。于是,比赛前一天,我找到一位马主, 请他将选定的骑手换成阿合交力。 奇迹发生了,这匹马好像与阿合交 力心有灵犀,在比赛中率先冲过终点,阿合交力获得冠军。那一刻, 我们都激动地哭了。”蔡志刚说。 “我们也做过最坏的打算,如果阿合交力没有获奖,我们将讲述他 与马的故事。这片草原上, 人与马的感情,正如片中的一句解说词所 说:比赛的成败,正如草原的荣枯,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蔡志 刚说。 C 艰辛后唯有美好回忆 2017 年 2 月,经过缜密的调研和策划之后,纪录片《伊犁河》文 案最终形成。“讲最好的中国故事,拍摄最美的画面”,成为这部纪录 片创作的初衷。 《伊犁河》共六集,每一集都以“共生”为主题。第一集《以梦为 马》 :传统与现代的共生;第二集《物阜民安》 :游牧与农耕的共生; 第三集《山河动力》 :人与自然万物的共生;第四集《城里村外》 :城 镇与乡村的共生;第五集《大河之恋》 :各民族之间的共生;第六集 《不问西东》 :国与国之间的共生。 “虽然每一集故事不同, ‘共生’却始终是主线。共生,是‘一带 一路’的智慧之处,因为发展经济,追求美好生活,是所有人的共同 愿望,共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塔里木河》中,我曾说, 读懂了塔里木河,就读懂了新疆,拍摄完《伊犁河》后,可以说,读 懂了伊犁河,也就读懂了中亚。”张海龙说。 2017 年 2 月 16 日, 《伊犁河》的六支摄制组和两支特拍组,深入 伊犁河谷开启了长达近一年的前期拍摄。 一部纪录片的诞生,期间的付出难以想象。 第二集摄制组导演王刚及摄影荣军,为拍摄冬窝子牧民转场的故 事,在零下30 多度的山里扎下营帐,与牧羊人同吃同住,记录生命; 第三集导演谭超,为拍摄最美的天堂湖,与特拍团队及向导一行 10 余人,骑马、步行七天六夜,跋山涉水,深入高山峡谷之中,穿行于 原始森林之间;特拍(航拍)团队,为拍摄最美的星空,他们会整夜 守在机器旁…… “撰稿及后期制作阶段,又是另一种煎熬。如何架构一个故事,架 构每一集的故事,架构整部纪录片的故事。例如,如果一个人物的故 事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春天拍的内容里,可能没有想拍的东西,而 另一个季节里的故事又特别多。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又必须按照时间 推进,可以说,故事的设计和后期的再创作比拍摄更痛苦。”蔡志刚 坦言。 但正如石峰所说:无论多少艰辛,拍完之后,只留下美好的回忆。 “《伊犁河》的拍摄,得到了伊犁州党委宣传部、各县市委宣传部 和伊犁人民的大力支持。正是上下同心, 《伊犁河》才得以顺利拍摄 完成。”石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