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经典实验 一、康纳德法康纳德法(1964) :短时记忆编码研究 康纳德针对听觉代码而设计的,用听觉码研究短时记忆的编码,其突出特 点是对被试的回忆错误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探讨短时记忆是如何进行编码的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10 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B C P T V F M N S N 两个表:视觉呈现字母的回忆混淆矩阵和听觉呈现字母的回忆混淆矩阵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 第一阶段是用字母广度作业测量视觉呈现的字母的错误回忆; 第二阶段是在白噪音背景下,测量听觉呈现的字母的错误回忆。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刺激材料无论是视觉呈现还是听觉呈现, 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 语音上的联系。 例如: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 B 和 V)容易 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如 E 和 F)很少发生混淆。 这说明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人们通过研究语音类似 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 评价评价:1、 这个结论是否有普遍性受到了怀疑。因为康拉德的实验是以英文字母 作记忆材料,字母以拼读为主要职能,缺乏意义,虽然也有一定的形状,但对被 试来说,读音应是它的最突出特征。对于汉字情况就不尽然。如有实验(莫雷, 1986)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 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因此,短时记 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记忆材料而相应变化的。 2、声音相似的字母,视觉特征也相似。如 B 与 P,M 与 N。就很难区分是因为 觉特征相似造成的回忆错误,还是因为听觉特征相似造成的回忆错误。 3、视觉或听觉接受字母等信息的同时,总有内部言语伴随。与此相应的信息 就能转换成言语运动器官的动作模式。 (从喉、舌等有关部位的肌电图获得证实 言语运动器官确实在活动。 ) 因此, 听觉混淆现象也有可能是言语运动或发音的听觉混淆现象也有可能是言语运动或发音的 混淆所致混淆所致。故很难从混淆的错误中肯定哪是听觉混淆,哪是发音混淆。鉴于此种 情况,人们常将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码联合起来,称之为 AVL 单元,所以, 听觉编码常包含这么几个方面的意思。 研究方法启迪研究方法启迪 ::刺激材料采用视听两种呈现方式,以回忆出错率为评价标准, 进而推断短时记忆编码方式。 二、斯腾伯格斯腾伯格(1966,1969)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研究 他采用新的反应时实验方法即相加因素法,将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 实验变量。识记项目得到贮存即为记忆集,记忆集大小可不同。通过系统的改变 世纪项目数量或记忆集大小,就可以掌握被试的反应时随之发生变化的情况,从 而了解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内部过程。 斯腾伯格分析和研究了反应时和识记项目数量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通过改变 识记项目的数量,观察被试反应时随之发生的变化,进而分析两者时间的关系, 就可以解释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内部过程。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 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 4 个对提取过程有 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 、识记项目的数量、反 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 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 4 个独立的加工阶段, 即刺激编码阶段、 顺序比较阶段、 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两种信息提取方式(平行扫描和系列扫描)的假设: 1、测试项目与进入短时记忆中的识记项目称之为记忆集,同时进行比较。如果 是真,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不会随记忆集大小而发生变化,称为平行扫描、平行 搜索或平行加工。图(a) 2、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诸项目一个个相继进行比较。如果是真,那么被试的反 应时将随记忆集增大而增大。称为系列扫描、系列搜索或系列加工。图(b) 反 应 时 记忆集大小记忆集大小 (a)平行扫描(b)系列扫描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研究信息提取如何从短时记忆进行提取的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1~6 个数字或字母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第一阶段:学习阶段通过视觉或听觉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或字 母(识记项目或学习项目) 第二阶段:检索阶段随着电钮的按动,出现一个数字或字母(测试项目或检 验项目) ,被试的任务就是确认原来呈现的项目(即识记项目或学习项目)中有 反 应 时 无测验项目或检验项目。 具体过程: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识记项目或学习项目) ,每个数字显示 1.2 秒。待被试认为可以在记忆中提取这些刺激之后,就向被试呈现探测数字(测试 项目或检验项目) 并同时开始计时, 被试要判定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 即是否包含在识记项目之内,计时也随之停止。 被试的任务是指明探测数字是否在所记忆的数字系列之内。如果是,就按 “是”键,如果不是,就按“否”键。斯腾伯格把呈现探测数字到被试按键之间的时 间作为被试的反应时间。如图: 被试的反应时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①编码所需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被试要把测验的数字表征在短时记忆内。 ②比较的时间,被试将记忆的数字从短时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验数字进行比较。 ③选择反应的时间,被试需要作出“是”或“不是”的反应。他认为,记忆项目的多 少对比较的影响很大,而对编码和选择反应的影响较小。因此,通过考察反应时 如何随记忆项目的增加而产生变化,就可以了解在短时记忆中发生的提取过程。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 1 1、、 无论“是”反应还是“否”反应,成一条上升的直线。其所需时间即反应时 均随识记项目增多而增加,即从短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是逐个检查的。 2 2、、 这证实了第二个假设,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逐个进行比较的,即进 行系列扫描。如图: 图中可见, “是”反应和“否”反应有着一样的斜率,所以他认为短时记忆 信息提取是以从头到尾的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 优点:优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缺点:缺点:1 1、、实际项目太小(最多只有六个) ,易得到线性关系。 2、若应用较长的一列识记现场则可能出现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或近因 应) 。系列的开始和末尾部分的项目可提取的快些。 3、斯腾伯格从这个实验结果得出以从头到尾的系列扫描的结论,但对这个结果 也可以做出完全相反的解释。Townsend(1972)从加工能量有限的观点出发,认 为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是同时进行比较的, 之所以出现反应时随识记 项目增多呈线性增加,是由于加工能量分配不同造成的。 研究方法启迪:研究方法启迪: 1 1、、使用探测数字方法,以及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改变探测数字在识记项目中 的位置,观测被试反应时变化情况,进而合作被试信息提取方式。 2、刺激材料采用视听两种呈现方式,以回忆出错率为评价标准,进而推断短时 记忆编码方式。 分析与解释:分析与解释: 1、在短时记忆的提取过程中进行的是系列扫描。这种扫描是彻底的而且不会自 动停止。当在短时记忆中找到了所需要的项目时,扫描就应该停止,因为,这是 符合认知经济原则的。 2、在对短时记忆中的项目进行扫描的时候, 扫描操作与匹配操作是各自独立的。 扫描和匹配检查这两种过程是各自独立的。 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搜索,中心加工机 必须在扫描和匹配两个方面来回地转换, 这比起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