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教案
课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1)明确考点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提高准确辨析选项的能力。 2.过程方法 (1)探究——明确考点要求,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相关知识。 (2)真题训练,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谨严细致的阅读习惯,注重 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教学重点】 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提高准确辨析选项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提高准确辨析选项的能力。 【教学方法】 探究法、归纳法,习题巩固。 【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读一、考点解读 (一)“筛选”的定义 所谓“筛选” ,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筛掉次要。其实也就是对词 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 (二)文中需要筛选的信息 1.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 2.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特别是有关特点、原因、表现等等的信息); 3.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4.文中的概括句; 5.文中的过渡句;6.文后的注释等。 (三)“整合”的定义 所谓“整合” ,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 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理性提升,以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 (四)体现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 “筛选和整合”这一考点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 一是区分文本信息主次,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理解性筛选” ,其实也就是归纳内容要点; 二是的根据选项意思,在文本中寻找对应信息源,并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形成对选项正误辨 别的过程,这可以称为“检索式筛选” 。 二、真题训练,掌握“理解性”筛选的方法二、真题训练,掌握“理解性”筛选的方法 (一)方法提示 1.提取主要信息。主要信息体现在观点句、关键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句子中。 2.去除次要信息和冗长信息。主要包括对主要信息进行详尽的叙述、细致的描写、充分的论 证、翔实的说明以及相关的补充的句子。 3.化繁为简,归纳概括,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对应训练 2017 年全国Ⅱ卷(题略) 1. 理清思路 文章共三段。 第一段,分析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期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重合带给人的启示,提出“青花瓷崛 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 ,也推动 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的观点。 第二段,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民窑崛起;进入商业化 模式后,青花瓷几乎一统天下;“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后,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时尚。 第三段,先提出观点“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由此推出“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 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 2.把握全文观点 本文的论点是 “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 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 三、真题训练,掌握“检索式”筛选的方法三、真题训练,掌握“检索式”筛选的方法 (一)方法提示 1. 审清选项,查找信息源。抓住选项中的关键字眼,迅速在文中确定信息区域,检索相关信 息。应该注意的是,有的源信息不只在某一段或一处,需找全找准。 2.把查找出来的源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得出明确的认识。 3.认真比对,去伪存真。这里尤其要注意信息转述。如2017 年高考全国课标丙卷的论述类文 本《留住乡愁》的第 3 小题,信息源就不集中了,可能涉及两段或者三段的内容,需要在概括信 息的过程中有信息转述的意识,否则不能顺利得出正确选项。 (二)对应训练 2017 年高考全国课标丙卷的论述类文本《留住乡愁》第 3 小题 解析: 第 3 题考查的是依据原文所作的推断正确与否,答案是 B 项。选项的表述与原文相差很多, 选项与原文语句的机械对照已经不能落实。只有读懂文段,读懂语句,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如 A 项,推断依据主要是在第段。第段,作者先鲜明地指出当今乡村城镇化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该问题的 本质,就是所谓“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然后,作者提出应对这个问 题的办法——通过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留住乡愁。A 项内容属于压缩性的信息转述。 当然,信息转述不仅仅是语句的压缩或者内容的阐释,还有可能是逻辑关系的调整。有了正 确的整体感知,分析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信息的归类与合并的辨识性操作, 信息转述就容易了。 四、课堂训练四、课堂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 2017 年全国Ⅱ卷文后习题 交流答案,师生讨论。 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 学生梳理本节课内容 1.论述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相关知识。 2.“理解性筛选”和“检索式筛选”知识点及方法。 七、课后作业七、课后作业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第二题,见学生用书 405 页。 课题:识破选项陷阱,准确辨析习题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1)明确选项误区曲解题意、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设置特点及常见范 式。 (2)通过辨析选项误区,提高准确解答论述文习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 (1)再读资料书,掌握、巩固常见选项误区曲解题意、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 淆时态设置特点及常见范式。 (2)真题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对论述文常见选项误区的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谨严细致的阅读习惯,注重 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选项误区曲解题意、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设置 特点及常见范式,提高学生辨析选项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常见选项误区曲解题意、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设置 特点及常见范式,提高学生辨析选项能力。 【教学方法】知识回顾,真题训练,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引题:识破选项陷阱,准确辨析习题一、引题:识破选项陷阱,准确辨析习题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在语言上,因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 往具有迷惑性,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 置在以下 9 种错因上。 二、典例分析,掌握常见五种选项误区设置的特点及范式二、典例分析,掌握常见五种选项误区设置的特点及范式 (一)内容曲折(一)内容曲折 1.曲解原意 (1)解释:错误地解释原文词语、句子、段落的意思,错误地解说原文观点、知识等。 (2)特征:选项故意背离原文意思,曲解作者观点 (3)示例:2017 全国卷第 1 题 B 选项, “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有误,属曲解愿意。 诚然,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与限制排放与联系,但这句话后面却说“在分配 碳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 ‥‥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由此可见,并非一 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