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基础知识大全讲解
什么是肥料? 我们把凡施入土壤或通过其他途径能够为植物提供营养成分, 或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为植物 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增产的物质基础,我国农谚有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之说,据联 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化肥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 包括当季肥效和后效, 平均增产效果为50%, 我国近年来的土壤肥力监测结果表明,肥料对农产品产量的贡献率,全国平均为57.8%。 中国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 22%的人口,应该说一半归功于肥料的作用。 目前,我国在肥料施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忽 视微肥;重产量,轻质量;施用方法陈旧落后。由此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一是地力下降, 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污染环境和地下水;三是成本高, 效益低,农业收入增加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四是高产低质,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销售。 面对 发展“三高一优”和提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 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农户更新观念,扭转 “三重三轻”等倾向,调整肥料结构,实施测、配、产、供、施一体化,已成为当前肥料工作 的重点。 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或者开采矿石, 经过加工制成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 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成分单纯,养分含量 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的作用。化学肥 料种类较多,性质和施用方法差异较大。 一、氮肥 1.氮肥的种类和性质 氮肥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三大类,包括氨水、碳铵、硫铵、氯化铵(铵 态氮肥)、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态氮肥)和尿素、石灰氮(酰胺态氮肥)等,生产 上常用氮肥的种类和性质见表9-1。 2.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 氮肥的种类不同,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不同。 硫铵、碳铵和氯化铵中NH4+的转化相同,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另 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将转化为NO3-; 硫铵和氯化铵中阴离子的转化相似, 只是生成物不同, 酸性土壤中两都分别生成硫酸和盐酸, 增加土壤酸度; 石灰性土壤中则分别生成硫酸钙和氯 化钙,使土壤孔隙堵塞或造成钙的流失,使土壤板结,结构破坏; 二者在水田中的转化亦有 所不同,氯化铵的硝化作用明显低于硫铵, 且不会像硫铵一样产生水稻黑根, 因此在水田中 往往氯化铵的肥效高于硫铵; 碳铵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则除了作为植物的碳素营养之外, 大部 可分解为 CO2 和 H2O,因此,碳铵在土壤中无任何残留,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硝态氮肥如硝酸铵施入土壤后, NH4+和 NO3-均可被植物吸收, 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NH4+ 除被植物吸收外,还可被胶体吸附,NO3-则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化作 用而脱氮。 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施入土壤后, 首先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在土壤中有较大的流动性, 且植物 根系不能直接大量吸收, 以后尿素分子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 转化为碳酸铵,碳酸 铵可进一步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 所以尿素施在土壤的表层也会有氨的挥发损失, 特 别在石灰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上损失更为严重。 尿素的转化速度主要取决于脲酶活性, 而脲酶 活性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通常10℃时尿素转化需 7-10 天,20℃时需 4-5 天,30℃ 时只需 2 天。因为尿素在土壤中需要转化为铵态氮以后,才能大量被植物吸收利用,故尿 素作追肥时,要比其它铵态氮肥早几天施用,具体早几天为宜,应视温度状况而定。 3.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研究氮肥合理施用的基本目的在于减少氮肥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 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 产效益。 由于氮肥在土壤中有氨的挥发、 硝态氮的淋失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三条非生产性 损失途径,氮肥的利用率是不高的,据统计,我国氮肥利用率在水田为35%-60%,旱田 为 45%-47%,平均为50%,约有一半损失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所以合 理施用氮肥,提高其利用率,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氮肥的合理分配 氮肥的合理分配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的氮素营养特点和肥料本身的特性来进行。 土壤条件: 土壤条件是进行肥料区划和分配的必要前提, 也是确定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技术的 依据。首选必须将氮肥重点分配在中、 低等肥力的地区,碱性土壤可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 料,如硫铵、氯化铵等;酸性土壤上应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硝酸钙等。盐 碱土不宜分配氯化铵, 尿素适宜于一切土壤。 铵态氮肥宜分配在水稻地区, 并深施在还原层, 硝态氮肥宜施在旱地上,不宜分配在雨量偏多的地区或水稻区。“早发田”要掌握前轻后重、 少量多次的原则,以防作物后期脱肥,“晚发田”既要注意前期提早发苗,又要防止后期氮肥 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倒伏。质地粘重的土壤上氮肥可一次多施,砂质土壤上宜少量多次。 营养特点:作物的氮素营养特点是决定氮肥合理分配的内在因素,首选要考虑作物的种类, 应将氮肥重点分配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上。 其次要考虑不同作物对氮素形态的要求, 水稻 宜施用铵态氮肥,尤以氯化铵和氨水效果较好,马铃薯最好施用硫铵, 大麻喜硝态氮,甜菜 以硝酸钠最好,西红柿幼苗期喜铵态氮, 结果期则以硝态氮为好, 一般禾谷类作物硝态氮和 铵态氮均可,叶菜类多喜硝态氮等。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的效果也不一样, 在保证苗 期营养的基础上, 一般玉米要重施穗肥, 早稻则要蘖肥重、 穗肥稳、 粒肥补, 果树重施腊肥, 这样都是经济有效施用氮肥的措施。 肥料特性:肥料本身的特性也和氮肥的合理分配密切相关, 铵态氮肥表施易挥发,宜做基肥 深施覆土。硝态氮肥移动性强,不宜做基肥,更不宜施在水田。碳铵、氨水、尿素、硝铵一 般不宜用做种肥, 氯化铵不宜施在盐碱土和低洼地, 也不宜施在棉花、 烟草、 甘蔗、 马铃薯、 葡萄、甜菜等忌氯作物上。干旱地区宜分配硝态氮肥, 多雨地区或多雨的季节宜分配铵态氮 肥。 (2)氮肥的有效施用 氮肥深施:氮肥深施不仅能减少氮素的挥发、 淋失和反硝化损失,还可以减少杂草和稻田藻 类对氮素的消耗,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据测定,与表面撒施相比,利用率可提高 20%-30%,且延长肥料的作用时间。 氮肥与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作物的高产、稳产,需要多种养分的均衡供应,单施氮 肥,特别是在缺磷少钾的地块上,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 氮肥与其他肥料特别是磷、钾肥的 有效配合对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增产作用均很显著。 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可取长补短,缓 急相济,互相促进,既能及时满足作物营养关键时期对氮素的需要, 同时有机肥还具有改土 培肥的作用,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 氮肥增效剂的应用:氮肥增效剂又名硝化抑制剂,其作用在于抑制土壤中亚硝化细菌活动, 从而抑制土壤中铵态氮的硝化作用, 使施入土壤中的铵态氮肥能较长时间地以铵根离子的形 式被胶体吸附,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作用,减少氮素非生产性损失。目前,国内的硝 化抑制剂效果较好的有 2-氯-6(三氯甲基)吡啶,代号CP;2-氨基-4-氯-6-甲基嘧啶, 代号 AM;硫脲,代号 TU;脒基硫脲,代号 ASU 等。氮肥增效剂对人的皮肤有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