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把握论文知识。2、领悟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重点难点:中考形式阅读,论点、论据、相关句子作用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 一、课文内容: 1段:“学者先要会疑。” 2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3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4段: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5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课文层次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 也可说成“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1) 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二层(5)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分论点2) 三、论证方法: 1-2段):引用论证,也属于道理论证。 3段): 譬如,是举例论证; 4段): “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传说是举例论证。 5段): 引用孟话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6段): ①句是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⑤句道理论证;⑥句过渡句,启下的作用; ⑦-⑩句举例戴震、笛卡尔事例论证;⑩句后道理论证。 四、板书表述: 提出论点:治学要有怀疑精神 怀疑与学问 分论点1:消极方面(对传说、对书、学问要怀疑) 分论点2:积极方面(对新学说、新发明要创新) 总之,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五、相关解析: 1、开篇引名言有何作用? 开篇两句引用既做论据又做论点,其作用是做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做论点领起全文。是论证论点并提出中心论点,二者合一。 2、不同事例的作用? 3段譬如句:论证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信任。 4段: 1)举“三皇”“五帝”“腐草为萤”的事例的作用? 在于论证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 2)什么是怀疑精神? 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 3)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对待传说?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5段: 1)引用孟子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何作用? 在于论证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2)文中“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为什么不能调换词序? 因为人有怀疑才可思考,有思考方可辨别,三个词语含有辨别事物的先后逻辑顺序关系,调整后就不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了。 6段: 1)列举戴震、笛卡尔事例的作用? 在于论证不仅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更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②-⑤句与①句什么关系? 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用道理论证方法证明①句提出的论点。 ②③句反面说理,④⑤正面说理。 3)⑦⑧⑨与⑥、①句什么关系? ⑥句既是⑦⑧⑨句的小论点,又是①句的小论据。 ⑦⑧⑨是⑥句的论据,直接证明⑥句,间接证明①句分论点2的。 其中⑩和11句是正面论证,12句是反面论证。 4)⑩句中“一切大学问家”的“一切”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一切”包含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有强调的作用。 假如去掉丢失去了这种强调作用。 5)⑩句中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假如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 6)本段有三个“这样”分别指代什么? 第一个“这样”指代“对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的承认” 第二、第三个“这样”指代“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7)最后一句中“学术”“文化”二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一种,文中的顺序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之后就讲不通了(违反了事物的逻辑性)。 8)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五、顾颉刚:历史学家。 教学过程:读文至少两遍 概括论点与分论点 找出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相关问题补拾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