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练习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一、语言积累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百舸()⑵寥廓()⑶峥嵘() ..... ⑷稠密 ()⑸遒劲()⑹浪遏飞舟 ()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 舸:⑵遏: ⑶漫江:⑷寥廓: ⑸苍茫:⑹沉浮: ⑺指点:⑻挥斥: ⑼激扬:⑽峥嵘: ⑾中流: 3.辨析近义词,并为其提供正确的例句。 遏制: 扼制: 寥廓: 辽阔: 意气: 义气: 4.文学常识填空 词,又称“诗余”、“”、“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 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词分为、中调、长调,这是依字 数多少来划分的。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它概括 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 是词牌,“”是词的标题。 二、课堂点击二、课堂点击 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革命者形象 答: 6.请分别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答:上阕: 下阕: 7.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 8.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 三、选段在线三、选段在线 阅读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长沙》完成10—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 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9.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A. 描摹( )橘( )子洲激( )扬文字挥斥方遒( ) .... B. 寥廓( )怅( )寥廓百舸( )争流浪遏( )飞舟 .... C. 峥嵘( )上下阕( )绚( )丽多彩秋风萧( )瑟 .... D. 矫( )健沁( )园春漫( )江碧透百侣( )曾游 .... 10.解释下列词语。 ⑴寥廓:⑵苍茫: ⑶沉浮:⑷激扬: ⑸峥嵘:⑹中流: 11.本词中的“词眼”是哪一句请指出来。 答: 12.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 ...... 自由。 答:⑴遍: ⑵染: ⑶透: ⑷争: ⑸击: ⑹翔: 13.请说出对下列句子在全词中的作用。 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⑷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四、延伸拓展四、延伸拓展 (一) 阅读毛泽东同志《水调歌头游泳》 ,完成 16-20 题。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游泳游泳 1956 年 6 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长沙水〕作者 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 名的‘白沙井’。”〔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biān 编)鱼,称团头鳊或团 头鲂。〔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 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 舒, 舒展, 开阔。〔宽余〕 指神态舒缓, 心情畅快。〔子 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 : “子在川上, 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 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风樯(qiáng 墙)〕樯,桅杆。风樯,指帆船。〔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注。 〔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天堑(qiàn 欠)〕堑,沟壕。古人 把长江视为“天堑”。 〔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 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 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水发电, 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 静的大湖。到那时,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这个“平湖”里来。 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 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巫山 形成的峡谷巫峡和上游的瞿塘峡、下游的西陵峡合称三峡。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极目楚天舒极目: .... ⑵胜似闲庭信步闲庭信步: ........ ⑶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宏图: .... ⑷天堑变通途通途: .... 15.请分别概括出上下阕的大意,以及全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阕: 下阕: 思想感情: 16.作者联想丰富,调用了典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请说说这句话的原意, 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这个典故在词中的作用。 原意: 内容方面的作用: 结构方面的作用: 17.作者想像瑰奇,活用了长江沿岸“神女峰”的神话故事,写道:“神女应无恙,当 惊世界殊”,请说说这两句话的大意及其在词中的表达作用。 大意: 表达作用: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的头两句,形象地交待了作者的行踪,读来饶有情味;如果改写成“才到长沙,又 去武昌”,便只有形色匆忙之感,情味大减。 B.“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句中的“舒”字,既是诗人所见,又是诗人自身所感, “情”和“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C.下阕开头“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三句,动静结合,描绘了江面与两岸的典型画 面,又为宏图定了方位。 D.“起宏图”一句领起以下五句,将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写, 既包括正在建设中的武汉 长江大桥,又包括远景建设规划——在“西江”建立拦河大坝,以蓄水发电。 E.“一桥飞架南北”中的“飞”字,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又表 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五、欣赏顿悟五、欣赏顿悟 谁主沉浮谁主沉浮 《诗人毛泽东》解说词(《诗人毛泽东》解说词(4 4))(节选) 电影《毛泽东在 1925》,说的是那年春夏,主人公在韶山发动农民运动的故事。 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 组织农民协会,还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韶山支部, 建立了国 民党的区党部。 他发动农民同地主民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使大革命的时代洪流奔涌在了 偏远的乡村。 毛泽东在韶山的举动, 惊动了省城。 湖南省省长赵恒惕, 密派快兵赶赴韶山捉拿毛泽东。 幸亏有好心人通了消息, 于是, 在 1925 年 8 月 28 日那天, 毛泽东趁着月色, 扮作乡下郎中, 被人用轿子抬出了韶山。 离开韶山的毛泽东来到了赵恒惕的眼皮底下──长沙。 旧地重游,他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毛泽东在这首《沁园春·长沙》中,似乎为过去的书生意气,画上了一个句号。他告别 了纯粹抒写个人情感的写作时代。从此,具体沉实的历史使命感构成了他的诗歌旋律。 写完《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来到了当时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广州,成为了引人注目的 政治家。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