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在诗词中的运用试谈比喻在诗词中的运用
比喻在诗词中的运用比喻在诗词中的运用 比喻俗称打比方。比喻中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系二者 的词叫比喻词。比喻在现代汉语里一般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借喻。在诗词中不必纠缠 分类, 如果要分的话可以分为明喻、 暗喻 (隐喻) 两类。 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 常有 “似” 、 “是” 、 “成” 、 “如”一类的喻词。暗喻只能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没有喻词。 例一:例一: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生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明·钱福) 例一中第二联有两个明喻,略去喻词。其它像“婵娟” 、 “玉笋” 、 “金莲”均为暗喻。 例二:例二: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梅尧臣《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 例二中首联为明喻,有喻词“如” ;其余像“西江梦” 、 “凤” 、 “乌哺” 、 “桂枝”等均 为暗喻。 例三:例三: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袁忠民《鹧鸪天·庐山会议五十周年感赋》 ) 例三中的“书” 、 “道”是本体, “千秋药” 、 “一座山”为喻体, “是” 、 “成”为比喻词。 一、诗词中用比的主要形式一、诗词中用比的主要形式 (一)单喻式。(一)单喻式。单喻式就是用单一的喻体来比况某一本体,喻体和本体之间是一对一 的关系。这种比喻多数为一句一喻,或者两句一喻。一句一喻的,往往七言前四字为本体, 后三字为喻体(见例一第二联);两句一喻的,也往往上句为本体,下句为喻体。如“飞流 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当然,这只是一 般情况,并非绝对如此。有些比喻句为了突出强调喻体,也常常把喻体提到前面。上述是 单喻句的常见形式。 此外,单喻还有几种变化的形式,主要讲三点: 其一是较喻。较喻是用比较的方式构成的比喻。喻体和本体之间是差比关系。如“桃 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 花阴》 ) 。较喻有的不言超过或不及,让读者思而得之,心领神会,例如: “请君试问东流 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 ,把李白与金陵友人之间的友谊,用滔滔 不绝的大江流水进行形象化的比较,却不言谁长谁短,让读者去体会。 其二是曲喻。所谓曲喻,就是本体和喻体不是直接相比,其间拐了个弯弯。例如: “日 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 (李商隐· 《日日》 ) - 1 - 诗中由心绪到丝绪(弯弯)再到游丝。从而用“游丝百尺长”来比喻“心绪浑无事”的思 想境界。 其三是互喻。所谓互喻,是回环往复的连续设喻。使得甲、乙两物缠绕联系互为本、 喻体。 这种比喻的喻体和本体间必须有一点或数点相似, 这相似点在两者之间架起了桥梁, 是互喻的客观基础。例如: “雪似古人人似雪” (苏轼· 《江神子》 )其中“人”和“雪”互 为本喻体。古人和雪之间的相似点:高洁而凛然。作者不特意写雪,也不特意写古人,而 是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以揭露社会风气的庸俗,从而表现其握瑾 怀玉者的孤独感。在新诗中,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 “远远的街灯明亮了,好像闪着 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街灯和星星相似点是:晶莹、明 亮,从而架起了互喻的桥梁。诗人便运用丰富的想象,以互喻为基础,创造了一个充满幻 想的美的意境。 (二)博喻式。(二)博喻式。所谓博喻,即喻体不止一个,而是用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侧面来比 况某一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或并列或递进。这种比喻可以细致全面地说明本体的各个特 点。 例如苏轼的七言古诗《百步洪》 :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飞注千丈坡。断弦离柱 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作者用动物、器物虚实相间地七个比喻,描写了百步洪 的气势、迅疾以及急流从石缝里迸出来的无数水珠的形象。这是绘景方面的博喻。 其二是抒情方面的博喻。例如汉乐府民歌《上邪》 : “上邪!我欲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中连用几个比喻,来 比譬“与君绝”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爱情的坚贞不变。 其三是状物方面的博喻,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乐曲声: “大 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等句,描写乐声的清脆圆润和激越高昂,使无形的音乐不仅能闻其声, 而且能见其形。此外,有的博喻把壮物和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喻中有喻。 例如傅天琳的《我是苹果》 : 我是苹果,我是小小的苹果。 我是太阳和大地的女儿/我是叶子和花合唱的歌/我是可以摘来的月亮和星星/我是可 以拾得的珍珠和贝壳/我是凝固的汗水和结晶的露珠/我是跳跃的希望和热情的火。 我是苹果,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 这首诗从一个大比喻中化出一连串的比喻,形成博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 及对哺育自己成长的人民的深情。博喻从本质上说是艺术的强调,是为了突出强调艺术形 象,使其更能抓住读者的心灵。 (三)全喻式。(三)全喻式。所谓全喻,就是从全诗的美学结构出发来构建整体意象,借以比喻某 种社会现象或问题,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全喻诗中的比喻,不是单纯的修辞方式, 而是一种写作手法。全喻诗词大多为暗喻,往往表面写的是一种意思,暗含的是另一种意 思,而重点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种表现手法,就喻体的对象来看,我试分为四类: 1 1、以人设喻、以人设喻。用人作为喻体,以对人和事的叙写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秦韬 - 2 - 玉的《贫女》 :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一个未嫁贫女的抑郁惆怅心情,实际是借贫女来喻示诗人怀才不 遇,寄人篱下的感恨。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此外,象朱庆余 的《闺意献张水部》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表面是写闺意,实际是借 以试探征求张水部的意见。无独有偶,张籍以同样的手法写了《酬朱庆余》来答复他: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在这首诗中,作者将朱庆余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很美,歌喉又好,必然受到人们 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2 2、以物设喻。、以物设喻。以物设喻就是用某种物体作为喻体。这种比喻或以物喻物,或以物喻 人;或以一物设喻,或以数物连类设喻。其中以一物设喻的,例如: 瓶始开时满屋香,盛君坊里尽琼浆。 沾唇几滴心神振,入肚三杯兴趣长。 半世无缘滋肺腑,余生有幸润肝肠。 刘伶一品当深恋,不再频频梦杜康。 (刘广裕· 《品》 ) 刘老这首诗以酒味的醇厚纯正芳香比喻盛老诗集的韵味悠长,是恰到好处的。以刘伶 自喻,用典不露痕迹,耐人寻味。 咏物诗也往往是以一物设喻的,例如《吟筷子》 (今人) : 苗条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