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品牌发展历程
1990 年——1992 年 创立阶段 1990 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生产经 营。以奥运冠军李宁的个人姓名来命名,这对创立之初品牌的传播推广确 有良好的收效。品牌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 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如1990 年 8 月, “李宁 牌”运动服装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制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 亚运会领奖服以及中外记者的制定服装。1991 年,李宁公司开始全面经营 李宁牌运动服、运动鞋。 1992 年又被选为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 代表团指定领奖服、领奖鞋品牌。自此开始,中国运动员开始在国际赛事 中使用中国民族运动品牌。这也是李宁牌从中国走向国际的第一步。李宁 的创始阶段多与中国奥委会合作,李宁的创立时期也具有一定优势,对于 耐克等国际知名品牌国人尚未占据中国市场,其他民族运动品牌也方兴未 艾,不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形势较好。 1993 年——1999 年 发展阶段 1993 年,李宁公司由广东迁址北京。同年,在全国率先建立特许专卖营销 体系。 1995 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在此期间,李宁赞助了 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两届奥运会以及一些其他体育赛事,并收获好评。 由此可得,无论是在品牌创立初期还是发展初期,李宁主要是考赞助一些 大型的体育赛事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 从 1996 年开始,李宁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经营战略上有所调整,如1998 年 3 月在广东佛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的设计开发中心。 李宁品牌 95 年迅速成为中国本土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七年居 第一位,但在经历了 20 世纪 90 年代的品牌急速扩张后,却遭遇了发展瓶颈。从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到 2000 年,公司一直未能突破成长上限,销售收入从 1996 年的 6.7 亿元降到 1999 年的 5.23 亿元,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此时李宁公司在品牌重塑前面临的问题有: 品牌定位不清楚: 长期以来公司主要采取跟随国外领导品牌的跟随战略,产品定 位和广告主题诉求不断变化,品牌和市场缺乏战略性思考,李宁品牌定位也在 “运动”和“休闲”之间摇摆不定。 品牌缺乏文化含量:在经营品牌时,李宁公司忽略了品牌文化的打造,没有形成 独特的品牌文化。 品牌个性不鲜明: 在消费者心目中, 李宁品牌的个性总与体操王子——李宁的形 象连在一起, 即“亲和的、 民族的、 体育的、 荣誉的”,而非公司奋力打造的“青 春的、热情的、时尚的”品牌个性。 产品品质有待提高: 虽然拥有成熟的加工基地。 但李宁公司的产品运动属性较弱, 科技含量、创新和提高运动表现方面均落后于竞争对手耐克与阿迪达斯。 竞争对手日益强大:中高端市场,国际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其中耐克与阿迪达斯 在体育用品行业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其品牌影响力、产品功能性和时尚性、运动 资源、产品形象、市场推广,都优于处于挑战者地位的李宁公司。但由于他们在 中国仍然沿用欧美成熟市场的运作方式,从而影响了其在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且 耐克和阿迪达斯价格昂贵,市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而在中西部欠发达地 区发展缓慢。中低端市场,以安踏为首的晋江体育用品军团,打破了李宁品牌在 中国体育用品民族品牌中一支独秀的格局。 虽然李宁仍然处于体育用品民族品牌 领导者地位,具有更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更高的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但 这些本土品牌凭借更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为数不少的消费者, 在三级市场已经占有 很大的市场份额。在运动用品主力消费者中,15~25 岁年龄段消费者占据了一 半左右, 同时也是李宁品牌非忠诚用户和潜在用户的主要构成者,而且他们的年 平均消费水平远高出其它年龄段的消费者。但是,年轻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偏好 度相对其它品牌仍然偏低,价格是他们目前选择李宁品牌的主要原因。 2000 年——2003 年 品牌重塑此后进入 专业化战略发展阶段 (08 奥运转 折) 由于综上所述的一些理由,李宁公司必须重新定位品牌和目标市场。 2002 年,李宁公司确立全新的品牌定位:一切皆有可能。 即“专业化、 时尚化、 东方特色和国际化”,走上了体育用品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借此,李宁由之前的 品牌战略转向了靠提高产品价格品质,增加研发投入。公司调整了治理层,引进 了诸多专业人才,再造了组织结构,设立了专门负责的品牌重塑部门。在IBM 的介入下, 李宁公司对业务优势、产业环境以及公司历史的战术成功进行了系统 分析,使公司很快明确了发展方向。李宁公司正式确立了公司的使命、愿景、价 值观及业务发展战略。其中,使命是“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致力 于专业体育用品的创造,让运动改变生活,追求更高境界的突破”。愿景为“全 球领先的体育用品品牌公司,为了实现公司国际化,公司在 2008 年之前需在中 国市场增强公司国际化竞争力。到 2018 年,进入体育用品世界 5 强,公司国际 市场业务份额占总体业务 20%以上。成为体育品牌治理公司,将使用多个品牌 覆盖不同的客户和区域,两个以上主流运动项目处在市场的强势地位。”2003 年公司正式实施品牌重塑战略。从此,李宁公司进入了专业化发展阶段。李宁公 司将品牌推广的靶心由原来的普通消费者转向了国家级运动队。 根据耐克的“金 字塔式”的推广思路, 李宁将自己原来的“草根营销”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公司 将营销的重点放在专业化的体育营销上,通过冠名赞助体育赛事来推广品牌,并 逐渐增多对国际顶级体育赛事(与阿迪达斯争夺 2008 北京奥运会 TOP 赞助商, 最后败北)和国外体育队(赞助那些参加 2008 北京奥运会的非洲国家代表队) 的赞助, 同时加大与体育明星非凡是 NBA 球员的合作。这也意味着李宁改变了自 己的品牌推广模式。 李宁也对市场进行了细分,重新确定目标顾客。 李宁通过对自身产品特点和消费 者的分析,把目标顾客群体调整为 15~25 岁之间的年轻人,这类消费者更加追 求时尚和运动,并按照产品的功能性,对顾客的年龄、性别等进行细分,以满足 客户的需求。为牢牢抓住最核心的顾客,李宁将大学生确定为最核心的消费群, 集中公司资源,努力成为中国大学生运动的最大赞助商。同时也争取高端客户。 2003 年下半年,李宁正式涉足高端体育专业用品市场,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 际品牌厂商展开了高端客户的争夺。 实行多品牌策略。 目前李宁公司拥有“李宁”、 “艾高”、 “SHAQ”等多个品牌, 还成为闻名乒乓球品牌“红双喜”的控股公司。 面对竞争对手,李宁确定差异化业务领域。自 2002 年起,李宁公司致力于生产 5 类体育用品:跑步、篮球、网球、足球和健身。在中国市场,定位与跑步相关 的品牌还高度分散,品牌集中度不高,这为李宁公司提供了机会。跑步被李宁公 司确定为最重要的差异化业务发展领域。实施价格区隔,李宁产品的价格比国际 知名品牌低 30%~40%,但比安踏、双星等本土品牌高出 50%。 在高端市场上加 紧技术通关和技术创新,与世界顶级品牌的同类产品相比,通过价格优势抢占市 场份额,打造“人有我廉” 。在中低端市场上,国内品牌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劣于李 宁品牌,但价格相对较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