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
三一文库(三一文库( ))/ /论文其他论文其他/ /综合论文综合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浅谈乡村振兴〕 浅谈乡村振兴 从人类文明史上来看,乡村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驱动的必然结果。乡村衰落主要有“英国 羊吃人式”和“拉美超前城市化式”两种形式。在国内,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变化,尤其 是西部地区,乡村衰落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改革开放使 我们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创造了人间奇迹,同时也改变 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自然风貌。2.6 亿农民工进城,使城乡 人口流动带来了许多变化,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建设市场的 转稳,改变着中国社会结构,由是空巢村、老人村、留守儿 童村和贫困村……已成为当下中国(尤其是西部)广大农村 不争的客观事实,留给人们的不是乡愁而是实实在在的“乡 第第 1 1 页页 共共 9 9 页页 衰” 。据住建部《全国村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1978—20XX 年,中国行政村总数从 69 万个减少到 58.8 万个,自然村总 数从 1984 年的 420 万个减少到 20XX 年的 267 个,年均减少 5.5 万个。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均以 2018 年 2 月 4 日,中央一 号文件正式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并 确定了三个阶段的战略实施目标。20XX 年 10 月,十九大报 告中首提乡村振兴战略,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乡村振 兴为主题,提出了实施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值得注 意的是,此次会议的参会人员规格是 20XX 年以来较高的一 次,乡村振兴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本质上来说,乡村振兴是 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升级版” ,现今的政策对在乡村经济、 生态、文化、治理、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有了更多关注。 一、2018 年中央一号文内容简述 2018 年 2 月 4 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发布,文件题 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对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要从提升农业发 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 治理新体系、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2 29 9 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 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此外,文件确定了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 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035 年,乡村振兴 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一)从国家发展层面上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居民 收入、消费、生活水平、居民福利待遇、地区基础设施等多 方面具有了质的飞跃。然而,目前我国总体上仍处于二元化 发展阶段,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以居民可支 配收入来看,从 20XX 年至 20XX 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 5000 元提升到 13000 元左右, 实现翻一番。 然而, 与此同时, 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也从 12000 元左右提升到将近 2 万元。可见我国城乡发展差距逐渐加大。 3 39 9 因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疑中显示出国家在实现共 同富裕上的决心。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 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逐步消除或减弱国内二元化 发展现状。 (二)从城市人口和居民生活上 2000 年后, 我国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二线大城市得到巨 大的发展, 从就业、 学习、 生活等各个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 这使得大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加强。首当其冲, 其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尤为强烈。 目前,农村人口以学习深造、进城打工、进城生活等多 种方面向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流动。这使得我国大城 市中人口拥挤、 房价疯涨、 城市污染、 交通拥挤等一系列 “城 市病”问题日渐凸显。因而,基于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对人 口就业、生活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减缓国内“城市病”问 题。 另外,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着贫困问题。这跟大城市 对农村经济发展要素的吸附作用有着莫大的关系。基于巨大 的人口流失, 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 乡村经济的缓慢发展 (甚 4 49 9 至停滞或倒退) ,进一步使得贫困地区农村发展更加艰辛。 据统计, 我国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处于低位。 自20XX 年后,出现了持续性的逐步下降趋势。这表明,第一产业在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呈现下降趋势。第一产业作为 农村地区的主要产业,这趋势也表明农村地区经济实际上呈 下降趋势。 因此,乡村振兴通过对第一产业的进一步提升、乡村文 化产业的发展等途径,实现全面扶贫。这对提升农村居民生 活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从乡村文化上 20 世纪 40 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就曾描 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形态: “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 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 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乡”指明一种地缘和血缘上的范围; “土”则表示这一社 会形态赖以维持和延续的生存方式。这种植根于土地,以地 缘、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自然村屯,与城市文明有着“和而不 同”的伦理规则。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一度 出现了荒置、 “空心”等问题,甚至在一些中心城市、大城 5 59 9 市周边的县、乡也出现了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面貌都反差极大 的状况。 乡村文化是维持乡村秩序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的碎片 化、地域过疏化、地方空洞化等已成为影响乡村发展的重要 因素,导致一些农民对乡村日积月累的乡情已逐渐淡薄,乡 村文化的公共性出现了衰微的迹象。我国是一个几千年农耕 文化植根深厚的农业大国,如无法有效解决当下农民故乡意 识淡化、 “向城而居”的问题,政府即使有再多的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也难以真正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但也应该 看到, 有些农村文化生活的 “主体” 成员虽然常年背井离乡, 但这反而唤起了他们的“乡愁” ,激发了他们参与春节、清 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各种乡村仪式活动的热情。 今年来, 我国陆续对出了 “特色小镇” 、 “美丽乡村” 、 “田 园综合体”等多种乡村文化提振措施和发展策略,这对我国 乡村文化的保护、重塑、振兴、传承有着巨大的意义。与此 同时, 继续对乡村文化的不断深挖, 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 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 三、乡村振兴建议 6 69 9 (一)正确处理城乡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城市(尤其 是北上广等超大城市)为带动,而各级相关政府也从政策上 向城市倾斜。因而出现了一种“农村服务于城市,为城市提 供生产资料”的畸形现象。 当前,乡村振兴过程当中,我们一方面需要消除这种过 时的、畸形的现象。与此同时,需要辩证对待城乡关系。乡 村,为城市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为城市提升和发展做基础 保障;城市,在技术、人才、发展模式、资金等发展要素上 反哺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生活水平、乡村文化 保护。 (二)着手提升农村及农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