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说课稿范文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刘立志。 我说课的题目是:“合作探究,质疑思辨”——《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接下来,我将从:选题背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实验教学理念与过程、反思总结五个部分进行说课。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 一、选题背景: 雨后的校园洁净清新,学生漫步其中本该心情愉悦,可是一些学生却在操场上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大量的蚯蚓在雨后爬出了草地,而太阳升起后大批死亡。孩子们心痛蚯蚓尸横遍野,质疑蚯蚓为什么在雨后离开土壤。也提出了问题,蚯蚓的生存分布还会受到哪些条件的影响呢? 于是我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他们又了解到,蚯蚓在土壤中有着重要的环境净化作用,国内外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其生态学作用的讨论。然而,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了蚯蚓的生存。因此,讨论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对于更好地保护蚯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我选择了这一讨论课题,我同意和他们一起“合作探究,质疑思辨”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背诵。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是学习的重要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蚯蚓生存的环境因素种类; ②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技能性目标: ①培育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②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并尝试用这一方法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3.情感性目标: ①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形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重难点分析 结合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重点确立为应用实验法来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由于初一学生刚接触到生物学这门学科,操作能力较弱,因此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是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采纳的教法有:探究式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有:探究讨论法和合作实验法。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也了解了设计实验遵循的原则。因此学生基本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生物学问题。 2.学生对生物实验课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科学思维还不够严密。需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加强。 四、实验教学理念和过程 *实验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理解科学探究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老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 *实验教学过程: (一)户外观察: 首先学生在户外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并查阅相关资料。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了解了它的生活环境,实现了情感性目标——让学生亲近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去发现生命现象。 (二)提问质疑: 1.学生结合户外的观察以及查阅的资料,针对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提出问题。请看课堂实录——播放视频。 让我惊喜的是学生不仅提出了光、水分可能会影响蚯蚓的分布,还想到了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蚯蚓的生活。这也让我感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比老师更全面、更发散。 最后,通过讨论辨析,学生们自由结组,选择了感兴趣的8个问题进行探究,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酸碱性、土壤中有机物多少、农药、化肥这8个因素是否影响蚯蚓的分布。 (三)思维碰撞 通过沟通讨论, 8个探究小组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进行了补充质疑。请看课堂实录——播放视频。时间关系,这里只展示了光、温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其实针对每一种环境因素各探究小组都设计了实验方案。 比如探究农药这一因素时,他们是这样设计的——土壤两侧有无农药形成对比,将蚯蚓放在中轴线的位置进行观察。孩子们还查阅资料了解了土壤中容易残留的农药种类和浓度。探究土壤酸碱性他们是这样设计的,将三种土壤平均分布在实验装置中,把蚯蚓放在中心的位置进行观察。设计之后孩子们又查阅资料了解酸碱性土壤的分布情况以及如何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孩子们的仔细让我感动,虽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还很稚嫩,可是已经初步具备了科学探究的思维,这也让我意识到,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通过讨论,学生们还确定了探究实验的主要用品,并设计了探究实验报到单。 (四)动手实践 之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请看实验片段——播放视频。(老师穿插讲解:实验一段时间后,学生通过统计两侧不同土壤中蚯蚓的数目来推断蚯蚓更适合生活在哪种环境中。)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如实记录了数据,比如水分这组,学生分别记录了3次实验数据,并取了平均值以便分析。 (五)沟通展示 实验后组内合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之后代表进行汇报,这是学生汇报的片段——播放视频。 之后组间沟通实验现象,得出最终结论—— 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空气充足、温度适宜、富含有机物的中性土壤中,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它的生活有不利影响。 (六)情感升华 最后,同学之间沟通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学生们一致认为:蚯蚓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了解其生活环境之后要更好的保护它们,使人和其他生物和谐进展。 这是雨天蚯蚓爬出路面,学生救助蚯蚓的情景。这是孩子们做的保护蚯蚓手抄报,手抄报上人和蚯蚓的关系和谐温馨,让人感动。 四、反思总结 (一)成功经验 1.本节课教学程序科学合理,体现了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学法改革,正确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蚯蚓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化的理解,并能运用这种方法探究其他生物学问题。 (二)创新之处 1.创新之处一:方法创新。学生能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分别探究了多种环境因素对蚯蚓分布的影响。这是各组的实验装置。通过探究实验,不光拓展了学生思维,教学相长的同时也拓宽了老师的思维。 2.创新之处二——装置创新。 ①用垂钓蚯蚓保鲜盒减少了实验过程中蚯蚓的死亡数目。 ②探究光对蚯蚓分布影响时,水槽一侧用黑纸包住并盖上纸板,一侧不包并盖上玻璃板,明亮和黑暗对比更明显。 ③探究温度对蚯蚓分布影响时,用冰块降温柔水浴加热的方法解决了土壤温度容易改变的问题。 3.创新之处三——评价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讨论者、探究者,并得到他人的肯定。为此,作为课改中的实践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及时的评价。所以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每名同学都进行了自评、组评和老师评价。及时的评价成了学生学习最好的催化剂,不仅激励了学生,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