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文言文之特殊句式教学案教师版
期末文言文复习专之特殊句式教学案期末文言文复习专之特殊句式教学案 训练目标训练目标 复习文言特殊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分类归纳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特殊句式。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一、课前预习一、课前预习 1、读:研读教材,预习学案,对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标注 2、查:查阅字典、网络、报刊和笔记等,解决做题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3、思:思考学案涉及的相关问题、概念、方法等 4、问:提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准备在课堂中解决 二、训练内容二、训练内容 一、判断句一、判断句 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 是社稷之臣也( 《季氏将伐颛臾》 ) 是亦走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非我也,岁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非我也,兵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劝学》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劝学》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劝学》 )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劝学》 )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 《过秦论》 )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过秦论》 )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过秦论》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过秦论》 )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 《过秦论》 )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过秦论》 ) 第 1 页 共 6 页 谪戍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 ( 《过秦论》 )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 《过秦论》 )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 《过秦论》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师说》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师说》 )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师说》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师说》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师说》 )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 《晏子治东阿》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谏太宗十思疏》 ) 这也(如同)是砍掉树根而希望树木长得茂盛, 堵塞水的源头而希望流水长久。 莫不殷忧而道著。 ( 《谏太宗十思疏》 ) 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谏太宗十思疏》 ) 水能载船也 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总结规律:总结规律: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 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或“……者 也”式。这种是古汉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 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 判断句式中“也”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 4.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①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 5.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6.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少见。 7.7. “者”“者” “也”都不用,即“……,……”式。“也”都不用,即“……,……”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 二、被动句二、被动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过秦论》 ) 身死人手.。 ( 《过秦论》 ) 第 2 页 共 6 页 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 不拘于时。 ( 《师说》 ) 总结规律:总结规律: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行为被动 者,受事者。文言文表被动的方式较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于” “……受……于”表被动。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见”用“见” “见……于”表示被动。“见……于”表示被动。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3 3:: 用“为”用“为” “为……所……”表被动。“为……所……”表被动。 4.用“被”表被动。用“被”表被动。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 5.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三、倒装句三、倒装句 1 1、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蜀道难》 ) 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 《蜀道难》 ) 雄飞雌从绕(于)林间。 ( 《蜀道难》 ) 又闻子规啼(于)夜月。 ( 《蜀道难》 )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 《琵琶行》 ) 转徙于江湖间。 ( 《琵琶行》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季氏将伐颛臾》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 《季氏将伐颛臾》 )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季氏将伐颛臾》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树之以桑。 ( 《寡人之于国也》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寡人之于国也》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寡人之于国也》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 ( 《寡人之于国也》 ) |“是于刺人而杀之何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劝学》 ) 而寒于水。 ( 《劝学》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句有两种句式) ( 《劝学》 ) 余威震于殊俗。 ( 《过秦论》 )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 《过秦论》 )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过秦论》 ) 聚之(于)咸阳。 ( 《过秦论》 ) 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 ( 《过秦论》 )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 《过秦论》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师说》 )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师说》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 ) 师不必贤于弟子。 ( 《师说》 ) 学于余。 ( 《师说》 )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 《晏子治东阿》 ) 第 3 页 共 6 页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谏太宗十思疏》 )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谏太宗十思疏》 ) ) 用严酷的刑罚督责臣民,用威风怒气来震慑臣民。 总结规律:总结规律: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总结总结 1 1:介词“于”或:介词“于”或“以”“以” “乎”“乎”带上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常常后置。带上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常常后置。 总结总结 2 2: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 2 2、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 )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 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 未之有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陈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