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科-围术期医学科.ppt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山东省立医院 李刚,,现代麻醉学发展史 寻找麻醉方法 保证麻醉安全 控制麻醉质量 围术期医学科,19世纪中叶以前解决手术疼痛的办法: 冷冻; 转移注意力; 放血和休克; 棒击; 酒精中毒; 按压外周神经和血管; 中药和针刺;,现代麻醉学发展史,酉卒,乙醚 1540年Cordus合成 1842年Long 和Clark用于临床 1842年3月30日 Doctor Long 第一例实施乙醚麻醉,但没有报道。 1993年,布什签署:3月30日为 National Doctor, Day,现代麻醉学发展史,1846年10月16日Dr.William T G Morton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公开示范乙醚麻醉获得成功。 1996年在悉尼的11届世界麻醉学术会议,确定现代麻醉发展史为150年。 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痛苦, 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吸入麻醉 的历史,,,Ether day 1846,10,16,早期死亡率较高 “The core of peri-operation is the awareness that anaesthesia is a stat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it makes you take it really, really seriously” 把麻醉描写为一种介于生、死之间的状态,现代麻醉学的新纪元,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 1942年1月23日 Griffith & Johnson Montreal,,1942年,Griffith和Jonhson发表了在蒙特利尔Homeopathic医院使用环丙烷和乙醚麻醉中给25例病人使用箭毒制剂Intocostrin的经验。 使麻醉减浅,死亡率大大减低。,从此后麻醉学科迅速发展 1989年,卫生部发出(12号)文件,明确指明了麻醉学科成为独立于外科的临床学科,为我国麻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麻醉科的任务 根据卫生部1989年12号文件精神,麻醉科是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担负以下四项基本任务: 1.临床麻醉 接受各种手术及诊断性检查的麻醉,维护病人麻醉和手术期间的生理功能。,麻醉科的任务 2.急救复苏 参加各科危重病人和呼吸心跳停止病人的急救工作,即心肺脑复苏。 3 重症监测治疗和麻醉恢复 负责管理病人麻醉后的恢复,待病人苏醒无异常,送回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进一步加强监测治疗则直接送人ICU,并参加和管理重症监测治疗。 4.疼痛治疗 进行术后镇痛及慢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诊治,开设疼痛门诊和病房。,2004年Miller北京全国年会预言:未来25年,麻醉医生将成为手术病人围术期医学的专门人才”。 1994年Saidman在 ASA提出,“把围术期医学和疼痛治疗看作同一个含义,因为这两者都清楚的表明了我们已经或应该做的全部内容”。 1995年8月11日,美国南开罗那莱州医科大学理事会批准麻醉科更名为围术期医学科。 1998年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更名为围术期生理机能控制管理科。 2011年,于步为教授提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学科涉及麻醉、心血管、呼吸、内分泌以及心理、康复等专业医师的参与。 术前评估:术前访视、术前会诊 麻醉门诊 疼痛管理:术后镇痛 疼痛门诊或中心,术后镇痛走过四个历程 1.上世纪70年代前后 肌注度冷丁是主要治疗方法 2.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硬膜外吗啡镇痛的时代 3.上世纪90年代后 PCA时代 4.当今多模式镇痛,无痛诊疗(人工流产、取卵、胃肠镜检查、气管镜、膀胱镜、拔牙、超声、CT检查) 办公室麻醉 日间手术(day surgery)有多种称谓,如:门诊手术(outpatient surgery)、非住院手术(surgical day case)等。是指病人以择期而非常规的住院方式接受手术或侵入性检查。 日间手术麻醉在美国已经占到接近50%。,住院手术 理想麻醉、优质麻醉、精确麻醉 临床麻醉研究与实践杂志上,有一篇关于麻醉并发症 的研究,最后总结认为,完美麻醉只是传说。 术中知晓是十大医疗误区之一。 维护病人麻醉和手术期间的生理功能。,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的监测 肺保护性的通气策略 手术中全身各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 目标导向性容量治疗 超容量或高容量扩容治疗到限制性液体复苏 (延迟复苏) 无创或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进展,收缩压 30 min = ? 3.64,,,,,,,,,麻醉质控 同质化管理 理想麻醉状态 精准麻醉 最适容量、最适血压,PACU麻醉后恢复室(recovery room) 也称麻醉后监护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使手术病人安全平稳的过渡到普通病房或ICU的必要单元。,1873年美国麻省总医院提供最早资料 1923年Dandy和Firror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类似目前设施的PACU。 1947年,费城的麻醉医师协会报道了PACU对降低术后病死率的重要作用,随之在美国大多数医院得到普及。,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门诊病人手术(outpatient/day surgery)的开展、快轨道恢复(fast-tracking recovery)等技术的出现,对PACUD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国内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近些年得以普及。,为了使全身麻醉更加平稳。 保障病人术后从麻醉中平稳苏醒和恢复。 减少和预防麻醉后近期并发症和意外。 加快手术台的周转,提高利用率。 现代化综合医院的必然产物。,Intensive care unit 加强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加强监护病房? 指南中译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现有的模式 专科ICU 专门收治某专科病员,对该专业危重患者的抢救有较丰富的经验。但对其他专业问题了解不多,容易造成误漏诊甚至贻误病人抢救。(心脏内外科、神经内外科、呼吸科、新生儿科等),ICU现有的模式 外科ICU 属麻醉科领导,专门收治手术后病人,不从门诊或其它病房转入。病情稳定后转回原手术科室,ICU现有的模式 综合性ICU 单独临床科室,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负责危重患者的处理。病员来源于院内各科室,包括门急诊。这种模式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监护以及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ICU的管理 全开放式 ICU配备有完整的护理队伍,没有或仅有少数ICU医师。 患者的处理基本由相关科室的医师决定。其优点:专科问题的处理比较及时,但全身病变的观察和控制容易疏漏,死亡率较高, ICU在这种模式中仅发挥了看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