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育 谢乐芳 现在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例如:当孩子想帮助大人洗洗手帕时,成人会说“不用了,你会弄湿衣服的”成人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进展。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扫地,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而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育是在学前期,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第三、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在家长眼中,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保护、灌输、训教,具体表现于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等方面的过度保护。不可否认,安全第一,孩子的生命安全就是一切.但是,原来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滑滑梯却非要在成人的搀扶下慢上慢下.其实,孩子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成长,并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应付危险的能力.但是,假如成人整天对孩子说,这个要小心,那个也要小心,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原来,自理能力的形成及成长都是在锻炼中磨练出来的。在这种种限制保护下的小孩子又何来机会锻炼呢?因此,成人的过分保护给孩子自理能力的培育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培育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育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加、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进展。幼儿又是能力培育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舞,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育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养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为此我们做了一下尝试: 1、激发幼儿尝试自理的兴趣。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因此我常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例如:我给幼儿讲了《下巴上的洞洞》的故事以后,幼儿都纷纷表示:不要做有洞洞的孩子。在进餐时,都能把自己的饭菜很快地吃完,饭粒都不撒出来,活动室里干洁净净的。我们就是这样,通过类似的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亮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幼儿,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2、教会幼儿进行自理的方法。 为了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教给幼儿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例如:刚开学时,有的幼儿洗手的时候喜爱玩水,会把自己或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了。为了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不弄湿衣袖。老师一边教一边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会这样说: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编了个顺口溜:“拧开龙头弄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变泡泡,再用清水冲洁净,水池里面甩一甩,拿个毛巾擦干手.”就这样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按顺序洗手,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的好习惯.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终身受益。 3、提供幼儿练习自理的机会。 孩子都是在不断探究和学习中成长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信任他们的能力. (1)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进展。在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小班幼儿会自己扣纽扣没有几个人。为了让幼儿学会扣纽扣,我们就设计一个《救救小鱼》的区角。利用彩色的花布做成各种造型的鱼,在鱼的身上钉上纽扣。然后设计情节,让幼儿来练习扣纽扣.例如:一条迷路的小鱼,被大岩石刮伤了,很痛很痛的,小朋友快快来救救小鱼,把它身上的鳞片找回来.幼儿就把半圆形的花布扣在小鱼的身上,当作鱼鳞.还设计了《喂宝宝》的区角,在一次性杯子上贴一个个张大嘴巴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青蛙、小牛、小兔等。然后设计有趣的情节:小动物到班级里来做客,我们来招待小动物,请他们吃饭。让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着喂他们吃饭.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午餐时,再没有孩子把饭粒撒出来了。 (2)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 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可以请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值日,早晨帮老师摆摆椅子;上课帮老师发发作业纸,水彩笔等;中午帮老师一起发发勺子,分分饭碗;午餐后一起收拾餐桌等;下午和老师一起摞椅子,理理自己或同伴的衣服。幼儿对这些活动都很感兴趣。常常会听到孩子抢着说:“老师让我来发作业纸。““老师让我来发勺子。”…… (3)组织自理能力的竞赛,激发锻炼的积极性。 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掌握好自理能力,并且检验幼儿掌握自理能力的情况,我们组织了多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竞赛。例如:“吃饭竞赛”,比一比哪个幼儿吃得又快又洁净。吃得又快又洁净的幼儿可以得一颗红五星,吃饭有进步的幼儿也可得一颗红五星.每次午餐孩子们都积极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然后兴奋地把空碗拿给老师看,从而会得到老师的“红星”奖励。我们还组织了“穿衣服竞赛“、“穿鞋竞赛”、“扣纽扣竞赛”……正是这些竞赛,既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又展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三.把生活能力的培育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自理能力的培育不是单方面的,良好自理能力的培育还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应时刻保持与幼儿园联系,做到家园同步,合力教育,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当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一些生活技能,形成的好习惯,应该在家庭中继续练习、巩固。不应有“孩子还小,许多事情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的思想,因此,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育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园地》、与家长面谈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育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介绍一些科学的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家长在家能鼓舞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提供给幼儿一些劳动的机会如: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整理玩具等,并且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得不好的也不应埋怨和代替,而是多鼓舞引导。幼儿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最强,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保持一致的态度,让培育幼儿自理能力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