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散文教学总体目标
中学散文教学总体目标一中学散文教学总体目标一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以 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 学生的能力就成为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关注的 主要是“如何教”的问题,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首先关注的是“教什么” 的问题。这就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在平时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依据课程 标准和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或者干脆照抄教 参或者教案书,导致阅读教学的目标往往简单化,表述不清,缺少甚至根本没有对 学生需求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行为结果的描述。有的目标设计笼统、偏执,有的死 板缺乏灵动性,有的淡化了目标,有的甚至没有目标等等。这些问题和误区制约、 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很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二、研究意义: 确定好教学的目标是备好、上好一堂阅读课极其重要的环节。为了克服阅 读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弊病,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有精确性、可 观察性以及可测量性,从而确定本课题,目的是探索出一条适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路子,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效率,为中学语文阅 读教学实现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提供一个有利条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关于教学目标: 当代教育心理学把教学目标定义为“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 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 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 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支配、调节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是 “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选 择教学策略、使用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 二、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基准,以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为目的,从阅读教学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按照不同的课文类型和课时 需要来设置教学目标。其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使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具 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 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 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重点在于形成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 阅读技能,促进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 力。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规律的认 知,对教学内容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也取决于对学生认知状况的把握。鉴于此,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研究”拟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研究: (一)从文本特点出发确立教学目标,以避免教学目标设计的盲目性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而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 定位之后的有效实施,要靠设计者对文本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的准确解读。这 就要求设计者能够依据新课标精神,深入解读教材,将教材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 不同的体裁、题材等文本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力求阅读教学目标设计适合文 本特点,真正实现新课标要求的“用教材教”。 以散文教学为例。 我们知道,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不同的散文,又有不同的形 式,有不同的学习、欣赏角度。比如,叙事性散文的学习欣赏可抓住形象,理清结 构,品味语言和赏析技巧来确立目标,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也是这么要 求的:“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而对于议论类的散文,我们则可通过品味语言,理解文章的观点来确立目标,进而 把握其结构,分析其论证方法。 (二)从教材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目标,以避免教学目标的淡化倾向 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既要从文本特点出发,又不能只盯在一篇课文 上,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从整体出发,把眼前所教的“这一课”放到一 单元、一册书、一个学年、一个学段乃至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上来考虑,使其上下 关联,互为照应,分解合理,体现出科学的序列性。这样,就不会为教一课书而教 一课书,以致脱离教材,淡化目标,使教学失去“语文味”。 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其思路是:基于课文,紧扣教学单元,体现一 册书、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段的要求,关联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找准位置,分解合 理,落实到具体课文教学中。 这样从教材整体出发,在关照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的前提下设 计每课书的教学目标,就不会出现象热热闹闹做秀、深究目标不明的课了。 (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教学目标,以避免教学目标设计的偏执性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根据学生 的求知需要、情感需要和发展需要确立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的 理念是符合新课程精神的。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一般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 全体学生,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一方面,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是渐 进的,情感体验也是逐步深入的,要达到预设的终极目标,其间必然经历一个个低 层次的目标,如果忽视这些过渡目标的设定,必然影响终极目标的顺利达成。因 而,教师设计目标时必须认真研究目标的分解,提出整体目标的层次要求,实施分 步到位。另一方面,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就同一内容达成 同一目标,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分层提出要求,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不同 层次学生的兴趣和语文素养,走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偏执的误区,真正体 现新课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四)预设与生成相结合设计教学目标,以避免教学目标设计的随意性和缺 乏灵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大致是预设的,而且教学目标大多是教师照教 学参考书制定的。在这种背景下,上课时教师执行教科书编者的目标,学生执行教 师的目标,这是典型的过去式“目标教学”模式。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 人对此提出了反思,认为课堂教学目标不应是预设的,而应是自动生成的。 “目标教学”最大的缺点在于教师所预设的目标往往不切合教学实际,不 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不符合新课标精神。而 非预设性教学的确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但如果完全靠学生的课堂自动生成,那就势 必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因此,只有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是最 佳选择。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研究分五个阶段,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 年 4 月到 6 月初。 初步确定研究内容和目标,确定课题负责人和课题成员各自负责的部分, 制定研究方案,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 2013 年度小课题立项 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并及时开通博客,接受专家指 导。 第二阶段:培训和开题阶段,2013 年 6 月到 9 月上旬。 学习相关立项知识,认真学习与小课题研究相关的文件、书籍,思考、讨 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开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