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分层训练朱子语类三则
(时间:45 分钟满分:60 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 . 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 . C.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己: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和私欲等,使之合乎天理。 .. D.里面煞有工夫煞有:很有。 .. 解析B 项,厌:满足。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极要与他埽除打叠 B.然小路前面有个物引著 C.到遇事时固不会错 D.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 答案C ()(3 分) 解析A 项, “埽”同“扫”;B 项, “著”同“着”;D 项, “克治”同“克制”。 3.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①略晓其义即厌之 . A. ②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 ①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 . B. ②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 . 人欲引去 ①乃为 . C. ②古之学者为己 . 为己任,不亦重乎 ①仁以 . D. ②此须明理以先之 . 解析A 项,①代词,书;②代词,人心。B 项,①表对象;②表比较。C 项,①表被动;② 介词,为了。D 项,都是介词,把。 答案D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极要与他埽除打叠 .. B.不得苟且放过 .. C.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 .. D.若是已认得这个了,里面煞有工夫 .. 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 项, “埽除”在文中的意思是“洒扫”, 引申为“开导, 教育”。 B 项, “苟且”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C 项, “分别”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同的方式”。 D 项, “认得”在文中的意思是“懂得,明白”。 答案B 5.下列与“君子喻于义”句式一致的一项是()(3 分) A.蚓无爪牙之利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而今安在哉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解析D 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 项,定语后置句;B 项,判断句;C 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D 6.填空。(2 分) (1)孔子曰:“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如履薄冰。 答案(1)君子喻于义(2)如临深渊 读文本选段,完成 7~11题。 问: “寻常遇事时, 也知此为天理, 彼为人欲。 及到做时, 乃为人欲引去, 事已却悔, 如何?” . 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 .. 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 .... 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 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 ... 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质, 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 不亦远乎?’又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直 . 是恁地用功,方得。”(卷一一六“训门人四”)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事已却悔,如何已:停止。 . B.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约束。 . C.自然存天理而行存:保留。 . D.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免:避免。 . 解析A 项,“已”表示过去,是“完成”的意思。 答案A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 B.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 .... C.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 .. D.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 .. 解析D 项,“大段”在文中的意思是“仔细”,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长距离”“长时 间”或“长篇幅”。 答案D 9.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方法的一项是()(3 分) A.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 B.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C.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D.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 解析C 项,仅是对具有“上智圣人”资质的人而言的,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答案C 10.下列有关本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则中的“理”与“欲”的问题,就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 B.朱熹认为在生活中经常被人欲所引导而丢失了天理是“克己工夫”没有做好。 C.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不需要任何用力,自然就会顺天理而行,而不流于人欲。 D.朱熹引用曾子之言,是为了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认真谨慎地对待。 解析A 项,“就是”一词过于绝对,“人欲”既指物质方面的追求, 也指其他一些不合道德 规范的妄念。 答案A 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所给的两句话中均包含当时的口语词 (宋元口语),其中的“处”“极”“打叠”“克 下”等,是翻译的重点。 答案(1)对待这种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 (2)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放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 牧斋记 朱熹 余为是斋,居之三年矣。饥寒危迫之虑,未尝一日弛于其心。非有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 . 则无一日不取“六经”“百氏”之文,以诵之于兹也。以其志之笃,事之勤如此,宜其智益 加明,业益加进,而不知智益昏,而业益堕也。以是自咎,故尝间而思之。 .. 夫挟其饥寒危迫之虑,以从事于圣人之门,而又杂之以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有事物之 累,无优游之乐。其于理之精微,索之有不得尽。其事之是非,古今之成败兴废之故,考之 有不得其详矣。况古人之学,所以渐涵而持养之者,因未尝得施诸其心。而措施其躬也。 .. 如此,则凡所为,早夜孜孜,以冀事业之成,而诏道德之进者,亦可谓妄矣。然古之君子。 .. 一箪食瓢饮,而处之泰然,未尝有戚戚乎其心,而汲汲于其言者,彼其穷于当世,有甚于众 .. 矣。而有以自得于己者如此,必期所以用心者,或异于予矣。 . 孔子曰:“贫而乐。”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然也。岂以饥寒者动其志,岂以挟策读 书者,而谓之学哉。予方务此,以自达于圣人也。因述其所以,而书其辞于壁以为记。 .. 12.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是自咎,故尝间而思之间:抽空。 . B.况古人之学,所以渐涵而持养之者况:比较。 . C.而诏道德之进者,亦可谓妄矣诏:命令。 . D.予方务此,以自达于圣人也务:追求。 . 解析C 项,“诏”的意思是“劝勉”。 答案C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众矣 ①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