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讨论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 讨论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老师准确的讨论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老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讨论. 4、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 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概况:初创时期、进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讨论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讨论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讨论、反思性讨论、合作性讨论、社会文化讨论. 7、 心理进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 学生心理进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 青少年心理进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进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进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进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进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进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进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进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进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进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地,积极主动的过程。 27、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反应学习(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8、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 29、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法律规范的学习。 30、联接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联接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 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互补)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躲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处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1、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的过程实现的,否定试误的作用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结构的基本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 (3)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地联系.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3、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与学习期待(积极诱因、消极诱因). 35、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的学习动机. 36、学习动机的理论: (1) 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 (2)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开失败的动机 (4) 成败归因理论,维纳 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5)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推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7、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是是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耶克斯—多德森的倒“U“曲线);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8、学习迁移:又称训练迁移,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9、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