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主题课外古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元二使安西》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三首主题为“送别”的课外古诗教学 湾里区第二中学曲凤霞 【教材(文本)解读】 这是三篇发以“送别” 为主题的古诗文,以同一个主题,不同的表现的手法来表达诗人不 同的情感,是学生学习欣赏不同的文章, 体验情感细微差别的好文本。 三首诗的不同创作情 境,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故事,形象理解诗文。 因为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 浓缩和提炼,通过诗话对照,情景同现,可以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 感。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 思想的培养。 ”而且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 和审美能力” 。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八年级古诗教学应该: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 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八年 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加上这节课所选的三首诗歌均为课外古诗, 所以在本课的教 学中,我力图积极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我 重点是培养学生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 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借助古诗 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 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 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 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另外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 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二、教学目标: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堂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 2.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与 朋友惜别时直抒胸臆。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展开想象,培养合作研究、自学鉴赏古诗的能力。使学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指导朗读,品味诗句,逐首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元二使安西》与《宣州谢朓楼 饯别校书叔云》的内容异同。 2.比较、感悟、赏析三首送别诗的风格,力求当堂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1.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2.学习同一主题的诗歌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托物抒情。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寻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查找相关背景资料,以备课上交流。 五、教学课时数:1 课时 六、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任务设计、等) :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朝(公元618—907 年)是我 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 颗灿烂的明珠。 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 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 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 唐诗精神也成了我 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许许多多是传诵千古的大诗人, 如有诗仙美 誉的李白,有号称诗史(诗圣)的杜甫,还有被称为诗魔的白居易,被称为诗鬼的李贺及被 称为诗佛的王唯。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 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 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出 示幻灯片) 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 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 一睹这些前辈留给我们的文学明 珠、瞻仰那些著名诗人的风采。 (板书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宣 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的意境。这段激情澎湃的导语,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认识唐诗在中国文学 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 习氛围。 (二)解题(幻灯片) 我国古典诗歌自唐代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 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弥为古体诗。 近体诗并非近代诗,它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通常有八句, 绝句有四 句,它们都有平仄的要求。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时仗。 律诗根据每句字数又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七言绝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五言律诗,李白的《宣州 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属于古体诗。 (三)作者简介: (幻灯片) 提问: 关于诗人王勃、 王维和李白, 你知道些什么? (师作相应的准备: 学过他的什么诗?; 他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他和朋友之间的情谊。 ) (然后出示幻灯片) 王勃(649 或 650~675 或 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高宗时应举 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当时诸王好斗鸡,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向英王鸡挑战的檄 文,触怒唐高宗,被罢斥。后在虢州做参军,不久又因罪除名。25 岁那年到海南交趾探望 父亲,溺水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会称“初唐四杰” ,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 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著有《王子安集》 。 王维(701—761) :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后迁至蒲(今山西省永济 县) ,故又是蒲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中进士,调太乐丞,以罪谪济 州司仓。曾在淇上、嵩山一带隐居。张九龄执政,开元二十三年擢其为右拾遗,后为监察御 史,左补阙,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兼判宫。累官至给事中。天宝年间先后在终南 山和车辋川隐居。安史乱起,他被叛军俘获,送至洛阳,他虽饮药称瘖,又写《凝碧池》诗 以悲时事,但终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复拜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他 早年曾有进取之心,写过一些意气慷慨的诗歌。但思想里消极成分较多,三十岁丧妻后,过 着独身生活,即喜参禅,张九龄罢相后,他政治上灰心,故寄情山水田园和佛教禅理,在辋 川别墅过亦官亦隐的生活。 晚年更趋消极。 他是诗人, 又兼画师, 成为南派泼墨山水的宗师。 他还精通音乐。 这些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积极的影响。《全唐诗》 编其诗四卷 ( 《外编》 补一首) 。 他的诗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而以描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 因此他和孟浩然成为盛唐山水 田园诗派的代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