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模拟卷及考纲
纲要考试大纲(闭卷) (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于 2016 年 6 月 7 日星期二制作 1、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的变动(各个阶级的分析,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阶级 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主要有两个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旧的地主阶级继续存在,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如出现了 一批官僚地主、 城居地主,一部分地主将通过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 义工商业,有的附股外资企业,有的人股洋务企业,有的直接创办或参股民营企 业,转化为资本家。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 被剥削阶级,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 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两个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 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19 世纪 40 至 50 年 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因此,它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在 19 世 纪 60 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中, 和 70 年代以后的中国民 族企业中,又雇佣了一批工人。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 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 的来源不同, 分为官僚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前者是革命的对象之一, 后者则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2、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两对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半殖民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外部的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 盾, 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中国问题上引起的相互间的矛盾,又有内部的封建主义 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等等。 当然,在这众多的矛盾中,必然有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在这些社会矛盾中, ①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 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 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之下, 这两个主要社会矛盾只有一个起着主导作用。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之 下,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也能够表现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 果。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 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 不造就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的基 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 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两大任务而斗争,这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 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是:两者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它们的主题、内容 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 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 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 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前一任务为后一 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 的。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事实上, 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 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中 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使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者为之献身的理想真正 成为现实。 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早期维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早期维新思想 林则徐可以算得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 年,他组织编成《四洲 志》一书。魏源在 1843 年 1 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历 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 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 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 世纪 70 年代 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不仅主张学习西方 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统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 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 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 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 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 件。内容:①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的原则;②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 “两”来实行管 理,对在基层的军政合一、军政合一的制度以及选官制度、宗教教育制度等作了 规定;③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 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 的社会改革方案,是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教育等方面的一部法 典。 ②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 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 “等贵贱”和“均 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但是,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 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 仍然是闭塞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 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 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 《天朝田亩制度》 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 7、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及其局限性分析(可参照失败原因的封建性),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及其主要的企业。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 文祥、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 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 《校邠庐抗议》 一书中说: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