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苏轼的群词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热血悲情与冷雨豪情 ——辛弃疾与苏轼初中群词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以多文本的比较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广度的阅读的兴趣,加大阅读量、提 高阅读效率。 2、了解辛弃疾和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在豪放词发展中的成就。 3、通过一组文来分析比较词作字里行间不同的豪迈的情怀,品读一样的豪迈不一 样的豪情,培养比较分析的语文思维能力。 4、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遭遇困厄时的理想追求,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 品质。 教学重点 1、以多文本的比较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广度的阅读的兴趣,加大阅读量、提 高阅读效率。 2、通过一组文来分析比较词作字里行间不同的豪迈的情怀,品读一样的豪迈不一 样的豪情,培养比较分析的语文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一组文来分析比较词作字里行间不同的豪迈的情怀,品读一样的豪迈不一样 的豪情,培养比较分析的语文思维能力。 群文文本: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部编教材九年级下课本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部编教材九年级下课本 《定风波》苏轼部编教材九年级下课本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部编教材八年级下课本 教学主问题: 1、辛弃疾在南宋豪放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2、苏轼在豪放词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怀? 3、一样的豪迈有着怎样的不同的豪情?为什么? 教学准备:群文文本、PPT 课件、前置学习(提前发下阅读文本,让学生自由读) 教学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人物 大屏幕出现对联: 上联 “铁板铜琶, 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 下联 “美芹悲黍,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 提问: (1)这个对联有两位人物,你知道是谁吗?(辛弃疾、苏轼)你了解他们 哪些方面? (2)出示今天的学习主题:通过一组词作的赏析来进一步了解他们! 【环节目标:对联“引”新、走近人物】【环节目标:对联“引”新、走近人物】 二、初读组文,走进作品 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 提问: 1、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 2、对两人词作的比较,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四首词中出现了一个共同感情基调是 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豪迈” ) 【环节目标:初读感知、走进作品】【环节目标:初读感知、走进作品】 三、再读组文,走进人物 提问: 1、你想为我们推荐哪一首词呢? 2、同是豪迈的词,表达的情感相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豪迈悲壮和豪迈乐观” 3、为什么会有不同?说说你知道的辛弃疾和苏轼的遭遇?(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 会和诗人的境遇来分析,知人论世)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清) 辛弃疾:热血悲情 苏轼:冷雨豪情 4、关照自我:苏轼辛弃疾的词为什么会感染无数读者?你从苏辛一生对挫折的态 度和人生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环节目标:比较分析、走向深入】【环节目标:比较分析、走向深入】 四、向青草更青处蔓溯 作业: 1、“以诗解诗” ,请同学们在课后寻找二人的词作来进一步感悟; 2、阅读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和余秋雨的《东坡突围》 ,感悟大师眼中的苏、辛 【环节目标:文化熏陶、迁移拓展】【环节目标:文化熏陶、迁移拓展】 板书: 热血悲情与冷雨豪情 辛弃疾:豪 苏轼:旷 附群文文本: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①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 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 (今湖北黄冈) 团练副使, 于元丰三年(1080) 定风波①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②。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 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注〕①元丰五年(1082)在黄州作。 把栏杆拍遍 作者: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 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 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 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 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 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哪一个诗人曾 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 、 “投鞭飞渡” 、 “剑指三 秦” 、 “西风塞马” ,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 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共工那样怒 撞不周山,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 抹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 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他痛拍栏 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 向何处使呢?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戒酒》戏作中说:“怨无 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 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 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 烦他, 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 40 年,倒有近 20 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 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 20 多年间又有 37 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 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他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 “过则 成灾” ,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 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 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 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 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 做一个词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 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 或被弃中受煎熬。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 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 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 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