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二教学反思
《解方程二》教学反思《解方程二》教学反思 《解方程二》教学反思《解方程二》教学反思 1 1 最近课堂上学习了《解方程》,是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 来解决的。过去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依据是加减运 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数的思路求未知 数,但学生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形式或方程 的同解原理来学习解方程。现在,根据《标准(20XX)》的要求, 从小学起就引起等式的基本性质, 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 法。新课程数学教学这样安排体现了“瞻前顾后”的道理,更加注 重知识的迁移和联系, 使得小学的知识要与初中的知识更加的接 轨。 教材中分为 5 个例题,分别是不同类型:x±a=b; ax=b; a-x=b; ax+b=c; a(x±b)=c,这几个类型层次依次递进,难度由简到难。其中 例 1 不仅是教授 x±a=b 类型的解方程,还要让学生理解“方程的 解”、“解方程”两个概念。刚开始时学生不易区分,但随着后面 例题的讲解,并且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慢慢理解并内化能区 分开这两个概念。 通过几天对解方程的练习, 大部分学生对解方程的目的以及 检验的方法和步骤都有了较好的掌握, 也能分清该利用哪个等式 性质来解方程。但是在课堂练习和改作业时,发现部分学生还有 一些问题存在: 一、用方程来表示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出现困难,是通过 我的帮助列出方程,应及时让学生巩固方法。 二、对于例3 形式的解方程,学生还容易出错,如32-x=45, 6÷x=3 这样的方程,x 前面是“-和÷”,学生不好理解为什么方程两 边同时“+x”或同时“×x”,我又借助天平讲解:如果两边同时减32 或同时除以 6,依然算不出 x,如果同时加 x 或同时×x,然后就 能变成 x+a=b 或 ax=b 的形式,再利用所学方法进行解方程就可 以了。这个类型还需要加强训练,让学生能快速区分开来是加数 还是要加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三、解方程时学生丢步骤,如:2x+6=18 这样的方程,学生 都知道第一步要等式两边同时减去 6,得到“2x=12”,但这一步有 部分学生会直接写成“x=12”,说明还需强调 2x 是一个整体,第 一步解完后并不是最后的解, 还需让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2 才能得 出。 四、检验时学生的步骤丢三落四较多,或丢掉“=方程右边”; 或丢掉最后一句话“x=2 是方程的解”。 《简易方程》这单元是本册的重点,解方程又是本单元的一 大难点,所以后面的教学时,我除了让学生观察方程中未知数的 位置和前面符号来解方程外,还应要求学生说得清,能讲清楚理 由,从而在理解变形依据、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所学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二》教学反思《解方程二》教学反思 2 2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 必须要掌握的。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 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 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 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 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 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出现了 很多困难。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 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 改变了符号;(划线的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 利用课堂 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 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 相互进步。(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完善, 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应出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 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 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 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 就出来了;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第 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 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 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 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 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 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解方程二》教学反思《解方程二》教学反思 3 3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马家巷小学 张洁玉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 为 0 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 数), 等式仍 然成立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简单的方程。 教学准备 多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解方程 (一)中发现了一条重要的数学规律,谁还记得? (指名回答并齐读) 二、提出猜想,进行验证 (一)猜一猜 师:同学们,受这个规律的启发,你们猜一猜还会有什么其 它的规律? 预设:我在想这个规律与加减法有关,会不会也有一个与乘 除法有关的规律呢? 师:你这个猜的方向非常好,那有没有哪个 同学顺着他的这个方向把他的猜想表达的更完整一点。 预设:我猜这个规律会不会是“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 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哦,你还有不同的想法? 预设:我的想法和他是相同的,只是想补充一点,做除法时 0 除外。 师:为什么呀? 预设:因为 0 不能做除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不仅有猜想,而且表述都非常 的严谨。下面我们把它整理一下。(板书:等式的基本性质二) (二)验证猜想 师:大家都在想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规律“等式两边都乘同 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等式仍然成立”,当然了这还 只是一个猜想,它需要我们想办法去验证,想想看,有没有好的 验证方法呢? 预设:用天平来进行验证 举几个例子来算一算 师: 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 那我现在接着那位用天平的同学, 因为老师这里刚好准备了两组天平图, 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同 桌两人合作,最后进行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看看,两组天平都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当然还有同学说只有两组天平是不够的, 那课后大家还可以再用 举例子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我们验证的这个猜想是成立的,那这 个猜想就可以应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下面我们在一起来 读一遍,把它记在脑子里。 三、利用规律解决方程问题 同学们,利用这个规律可以解决我们前面遇到过的一个问 题,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师问生答 师总结:说的非常好,当然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同学,我 们还可以借助画图的信息来理解,(出示课件)这是一位同学结合 我们的信息画的天平图,读一读这组图的意思,读懂的同学来给 大家解释一下,慢慢想 预设:4y=2000,4 个 y=把 2000 平均分成 4 份,那 1 个 y 就是 500 师:这个y=500 是正确的吗?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