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著导读答案版
。 《必修一》名著导读《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测试题《论语》测试题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 孔子名 (丘)(丘) , 字 (仲尼)(仲尼) , (春秋)(春秋) 时期的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思想) 家, (教育)(教育) 家, 是 (儒)(儒)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仁) ,政治上主张(礼治)(礼治) ,鼓励人们(入仕)(入仕) ,即“出来做事”。开(私人)(私人)讲 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30003000))人,身通六艺者((7272))人。 2、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之际,是(儒)(儒)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语录)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宋儒把《论语》和(( 《大学》《大学》 )) (( 《中庸》《中庸》 )) (( 《孟子》《孟子》 ))合称为“四书”。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 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 ,所以世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之说。 3、 《论语》中能统率全书的词是((仁仁)) ,一共出现了 104 次。 4、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说过: “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有志于学) ; ( 三十三十 )而立; (四十四十 )而不惑; 五十而( 知天命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不逾矩) 。 ” 5、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主张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6、从治学的角度看,孔子主张①(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② (敏而好学(敏而好学,不耻,不耻 下问)下问)的学习态度。 7、 《论语》中孔子强调的学习规律(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8、孔子强调的学习方法是: (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不学则殆) 9、孔子强调的品德修养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 二、判断题:二、判断题: 1、 《论语》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 2、 《论语》是先秦儒家语录体典籍,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在孔子生前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 子编纂,共二十篇。 (×孔子死后) 3、孔子年轻时曾经做过“委吏”与“乘田” ,这两个官职分别是“管理牲畜”和“管理粮仓”的。鲁定公时,曾担任 -可编辑修改- 。 司寇(主管司法) 。 (×分别是“管理粮仓”和“管理牲畜”的) 4、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删修,用“春秋笔法”成就了 其儒家经典的地位,而春秋也便以此命名。 (√) 5、儒学亦称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居儒、道、墨、名、法五显学之首,立于一尊的地位,从 创立起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立于一尊的地位, 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 才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6、 《论语》只有12700 余字,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对后人的启发主要体现在治国理念、教育主张 以及为人处事的格言警句等方面。 (√) 三、对联题:三、对联题: 1、下面这副对联概括了孔子的一生,请补全下联: 删诗书,定 礼 乐 ,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 (写春秋)(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桃李三千) 。 2、下面四个词语可以组成有关孔子的上下联, 但是顺序被打乱, 请你根据对联知识重新排序, 使其合理。 A.万世师表B.德配天地C.道贯古今D.百代馨香 正确顺序是: (上联: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上联: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 ;; (下联: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下联: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四、补写题:四、补写题: 1、从教育的角度看,孔子特别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他的学生经常问道孝、仁、政、君子等问题,孔子总是 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回答。 2、孔子经常谈到自己的理想,尊老爱幼,对朋友忠诚,正是他“仁者爱人”思想的具体表现。但孔子不只有 积极用世的一面,有时他也向往超脱的生活。曾皙说到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喟然叹曰: (( “ “ 吾与点也。吾与点也。 ” ” ))也就是说他也渴望这种自由自在的 生活。而“吾与点”也因此成为历代文人仰慕的精神境界。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可编辑修改- 。 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給“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 述。他很重视周礼,即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 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 “①“①礼礼” ” )为根本。而(( “②“②仁仁))” ” 的实现,正有赖于对(( “③“③礼礼))” ” 的施行。 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 (④至于什么是“克己复礼)(④至于什么是“克己复礼) ,他也有明确的说明,那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 非礼勿动。 ”实际上, 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⑤而要做到这一点)(⑤而要做到这一点) , 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当然, “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 “①“① 仁者仁者 爱人爱人 ” ” )的思想。怎样达到这种“仁”呢?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即 (②不把(②不把 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 (③己欲达而达人)(③己欲达而达人) 。在此基础上,” 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他希望建设的正是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 责任, (④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④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他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他强调为政者 必须关注民众的需求, 同时还要宽刑罚而重教化, 对民众应该“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而不只是“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而要做到这一点, (⑤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孔子很强调把握时机, (①进行启发式进行启发式 教育教育) ,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 。他说: (“ ②不愤不②不愤不 启,不悱不发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 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最好的效果。而且孔子力求学生能做到(③(③ 举一举一 反三)反三) 、触类旁通。 6、阅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总起句,字数不超过10 个字。 (孔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