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1500字
读《红楼梦》有感读《红楼梦》有感 15001500 字字 【一】 宝钗一直都是封建社会里的完美人物,她识大体又不似 熙凤般狠辣,有才气又不及黛玉般清高,淡名利又不如迎春 般木讷,清性情又不像妙玉般极端。宝钗,可以用完美来形 容。 黛玉的美是清,如芙蓉般脱俗,恍若仙子般倾城 ;熙凤 的美是傲,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傲瞰人间,是可望不可即的 存在;湘云的美是憨,是芍药花下的天真烂漫;而宝钗,则是 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她的美,是淡,是牡丹的倾国, 默默独居一隅,却不知早已惊艳了满堂摇曳的春风。 一直在想,宝钗在乎的到底是什么妙龄少女,黛玉有她 的风露清愁,熙凤有她的机关聪明,而宝钗,似是无欲无求, 真真“淡极”,却显得“更艳”。 宝钗是封建主义绝对的拥护者,她从来不喜像黛玉那样 的伤春悲秋,从林黛玉重起桃花社一章中贾宝玉就说过,宝 钗并不喜作闺怨诗,也不许宝琴作,可见她对闺怨是排斥甚 至是不屑的,她不会去望着“花谢花飞飞满天”悲戚,更不 会叹“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心里的女子,或者说就是她自 己要做的就是“珍重芳姿昼掩门”。她和林黛玉一样拥有倾 世芳姿,却不像林黛玉一样想将来将何去何从,只想如何过 好现在,这是她“淡极”,更是她对封建制度的崇尚。 宝钗的“淡极”也与她的生平遭遇有关,自小父亲亡故, 哥哥又愚笨无用,虽是女儿却也要持家掌事,宝钗早早便接 触了人情世故,早早融入了这个封建的社会,她的性格也许 是天生的,但我想更多的还是因为她要过得好而被修整过 的。黛玉能明白现实的残酷,而宝钗却知道怎样去面对残酷 的现实。不得不说,宝钗比黛玉要成熟得多,正因为此,她 的“淡极”并非她无欲无求,是她已经有了能力和气度去看 淡所有的人间冷暖,她不去憧憬浪漫,因为她已经融入了现 实, 已经能让自己在现实里过得很好, 甚至让自己完美无暇, 淡极更艳。 宝钗“淡极”,但并非“无情”,她遵循封建制度,适 应着眼前的一切,也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去待人。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宝钗的“德”是让人赞 叹的,可也是为她自己悲叹的,宝钗一心想让宝玉早日步入 仕途,为他谋一光明前程而费尽口舌,不管她是否早就知道 自己会成为荣国府的宝二奶奶,宝钗的一番心思也是完全建 立于对宝玉的真情上的,因为她明白封建社会的定理,因为 她遵循并信奉着封建社会的规则,她便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道 路告诉宝玉,于理,宝钗的一番苦心苦意着实令人赞叹。可 是于情,这偏偏不是适合宝玉的路,宝钗有“停机德”,可 宝玉却没有“悬梁悟”,宝钗的良苦用心也就适得其反,让 宝玉心生厌倦。 宝钗是理性的, 她知道这样对宝玉有益无害, 谁叫宝玉却如此轻视功名还骂其“禄蠹”,宝钗之德,也只 能付诸东流了。 而对于黛玉,宝钗一直都是友善的,尽管刚进府中黛玉 曾多次明着嘲讽,她也没有多说一句,在听到黛玉用《牡丹 亭》里的句子作酒令时,宝钗反而句句真诚地劝了一番,连 向来对他人言语极其敏感的黛玉也心服口服,懂得了宝姐姐 的一片真意。得知黛玉病了,她又专程遣人送燕窝来 ;之后 搬出大观园又独独写了四赋赠与黛玉。对于同为才女佳人的 黛玉,宝钗是惺惺相惜的,但她们不是知音,黛玉的叛逆和 反抗与宝钗的遵从和信奉水火不容,她们无法成为同道中 人,却能做彼此怜惜的姐妹,是因为宝钗始终如一的友善和 情谊。 正如湘云笑说的, 纵是黛玉, 也挑不出宝钗的一点短来。 宝钗在这个波涛暗涌的封建社会里已经学会了如何处事应 变,在荣国府里博得了众人的喜爱,只可惜她的良人不是宝 玉,这是她信奉的封建制度迫害她的,她无法摆脱命运,也 无法争取自己的幸福。宝钗的悲哀,是她从来不知道她的坚 持一直就是错误的,她争取的东西并不是属于她的,只不过 她的思想也由不得她改变什么。 叹只叹,如果宝钗遇到的不是宝玉,她一定能在属于她 的社会里绽放她独有的风雅,一如倾国的牡丹,融了满院淡 淡的香,诠释着她的完美。【三】 《红楼梦》作为古代文学之巅峰,便涵盖了所有小说应 该具备的良好素质,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厚的文化底蕴,细 腻的文字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纯熟精妙的笔法为我们 展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百态。 《红》用一种带有玄幻色彩的开头,巧妙地设下了由一 块石头引发的三世恩怨。小说处处有伏笔,例我们初看宝玉 出世时,不要那金书玉帛,不要那兵戎铁马,偏生选择了女 孩子家家使用的玩意儿,便可粗略猜出他的性格。 小说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惊叹,单是黛玉进贾府这一 事,就把熙凤等人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王熙凤,作为古 代社会的女强人,有着精美绝对的容颜和狠毒足够的心肠。 而她,也是间接导致贾府腐败的原因之一。要说贾宝玉身边 的女子,且不谈那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单是他的丫鬟,袭人 就足够了。袭人长伴宝玉左右,似乎是最懂得他心思的。我 想她定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婉约的女子,哪曾想曾在一本 评析上,看见她是那尖酸刻薄之人,从她的名字上就可以略 知一二。我心底也疑惑,不知究竟该给她下个什么定义。只 是从心底,并不厌恶这个身世可怜的女子。 薛宝钗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作者自是花了大量笔 墨在她身上。她出身优越,大方得体,知书达礼,无一不彰 显着一个完美女性所应有的所有特征。她生得珠圆玉润,她 眉目含情,怎奈如此佳人美景,却得不到宝玉的真心怜爱, 便是平白娶了这位美人儿,也百般不愿。 是的,有因才有果。贾宝玉无法接受宝钗,是因为心里 已有了一个林黛玉。黛玉瘦弱,不似宝钗丰腴,却另有一番 风味。她双瞳如剪秋水,乃至见宝玉一见,便不由得给她取 了个“颦颦”作为字赞美她万千风韵。然,黛玉并不是我喜 欢的类型,她多疑、善妒,常常讽刺他人,言语之间充满了 一股清傲之味,仿佛就是那冬日里一株梅,高洁傲慢。这仅 是我个人拙见,并不能遮掩她的种种光芒。她才华过人,完 全颠覆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好胜,她骨子里带着 一份叛逆。她偷看被禁的《西厢记》,她是曹雪芹笔下无与 伦比的女子,她勇于突破,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仿佛就 是天上那一只落单却又倔强飞翔的雁,永久地飞翔。文坛不 会再有下一个林黛玉,不会再有这样一个美得令人以为从天 而来的女子,怀揣冲破禁锢的心,守候着自己的爱情。作者 借这个人物形象地表现了自己想要改变封建社会制度的美 好愿望。只是小说的结局不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 《红楼梦》里佳丽无数,我最喜欢的要数史湘云。她也 有着如黛玉一样的家世背景,却不如她叛逆,但也不成日悯 人悲天,暗叹自己抱怨他人。她豁达,她乐观,她不拘小节。 她可以是醉卧芍药倾众生的美貌女子,也可以是身着男装的 率性孩子,也会是巧妙对联的“枕霞旧友”。喜欢她,更是 因为她的才情,喜欢她说的“抛书人对一枝秋”。 而前期营造的美好氛围被一点点打破,黑暗的社会与人 情世故终是没有放过他们。 贾母纵是疼爱黛玉, 也狠得下心。 宝玉与宝钗大婚当日,她一人独守病榻泪尽而死。我想,她 死前,一定带着对宝玉无尽的怨与爱,惆怅地离开。只可惜 红颜薄命。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对《红楼梦》进行研究,对这本名 著的解读也各有不同,从我一个初中生的角度来看,除了宝 黛的爱情主线以外, 这本书对社会的批判也有所感受。 我想, 我从这本书得到的,是不要墨守成规,要冲破别人给予你的 牢笼,努力去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