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校本教材之欧阳地创编
欧阳地创编 葫芦丝校本课程纲要葫芦丝校本课程纲要 时间:2021.03.04创作:欧阳地 一、课程名称: 《葫芦丝》 二、承担教师: 卢兴薛亮 三、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 (“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 “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 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 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 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 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 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 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 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 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近年 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 欧阳地创编 欧阳地创编 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 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由此可见,葫芦丝学习的特殊意义:它既能让人享 受高雅艺术之魅力,又能让人感受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之 精神的双重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最活跃的手 段之一,而葫芦丝无疑是推进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最 易于普及且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乐器。普及民族乐 器要从小抓起,应该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学习葫芦丝了 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 主义精神。 四、课程目标: (1)了解葫芦丝的常识,熟练运用指法,掌握用气 技术,会控制气息,能独立演奏。 (2)提高葫芦丝音乐的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通 过合奏表演,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 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 积极的心态。 (3)通过学习,了解乐器的发展史、乐曲的内涵、 以及涉及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培养学生学 习探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 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欧阳地创编 欧阳地创编 五、课程实施建议: 启蒙阶段: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葫芦丝的兴趣。 (2)能自然、熟练、有表情地表演,乐于参与葫芦 丝的训练和学习。 (3)培养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 初级阶段: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 与葫芦丝的训练与演出。 (2 )发展音乐表现的能力。 高级阶段: (1)提高葫芦丝音乐的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 (2)通过合奏表演,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 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的能力。 六、活动安排: 1、启蒙阶段:教材为葫芦丝校本教材。 主要内容: (1)葫芦丝概述 (2)葫芦丝的各部名称及构造,葫芦丝常用记号 (3)葫芦丝演奏的姿势和基本吹奏法 (4)全按作 5 指法练习,葫芦丝入门初级练习曲与 欧阳地创编 欧阳地创编 乐曲 (5)气息控制练习——长音练习、连音练习 (6)相关的练习曲乐曲 (7)演奏曲《情深意长》、《军港之夜》 (8)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2、初级阶段:教材为葫芦丝校本教材 主要内容: (1)全按作 1 指法练习 (2)单吐练习、换气练习、活指练习 (3)相关的练习曲乐曲 (4)演奏曲《婚誓》、《美丽的金孔雀》、 (5)欣赏《版纳之夜》、《梦中的小竹楼》、 3、高级阶段:教材为葫芦丝校本教材。 主要内容: (1)双吐练习、滑音练习、虚颤音练习 (2)《傣寨小夜曲》片段、《版纳之夜》片段 (3)相关练习曲 (4)演奏《金孔雀》、《月光下的凤尾竹》、 (5)欣赏《傣寨情歌》、《盈江山歌》、 七、课程评价建议 1、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欧阳地创编 欧阳地创编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葫芦丝教学的时间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采用观 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奏等方式进行。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葫芦丝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 映、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 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 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 (3)运用“攀登足迹”手册,实现多元评价。 对于学生在校练习情况,教师每天给予评价,用 和△留下学生的进步足迹,必要时可用文字给予表扬和 鼓励;周末和假日,家长给予孩子评价;月底,学生回 望一个月来的脚印,用文字给自己评价。 八、课程实施建议 1、课时安排:协调学生的学习和葫芦丝训练时间, 学校规定:每周的周三校本课活动。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 式进行民乐教育。 (1)通过利用小广播播放葫芦丝音乐;把葫芦丝带 进课堂;向任教班级分发有关葫芦丝知识的学习资料等 欧阳地创编 欧阳地创编 形式激发兴趣,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葫芦丝普及教 育。使他们对葫芦丝产生特殊的感情和强烈的求知欲 望,整个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探究空气。 (2)因材施教,对民乐尖子生进行民乐提高教育 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活动,发现一批民 乐苗子,组建 30-40 人的校级葫芦丝队,并根据“因材 施教”的原则,对这些尖子生进行葫芦丝提高的方法研 究。 3、采用自编的葫芦丝校本教材进行教学 4、尽量多的创造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使他们获得 成功的喜悦。 5、在教学时间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 校本教材《葫芦丝》第一单元校本教材《葫芦丝》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一、葫芦丝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傣语称之为筚南母倒 (南母倒即 葫芦之意)。流行于滇西德宏、保山、瑞丽等傣族地区, 在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中也较为流行。葫芦丝的起 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 的动人传说,如傣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 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 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 欧阳地创编 欧阳地创编 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 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 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 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 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 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赞哈 (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 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 二、葫芦丝结构图示 三、按孔方法及部位 注意的问题: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 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 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 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多有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 宜抬得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 手指抬到距管音孔上方 2—3 厘米即可。 四、演奏姿势 吹奏葫芦丝的姿势分坐、立两种,通常称为坐式和 立式。 欧阳地创编 欧阳地创编 (一)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时采用这种姿 势。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稍分 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 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 45 度角。切忌过分挺 胸或歪斜。 (二)坐式 就是坐着吹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