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焚香记观后感
情怀 情怀,有人问我从咸阳去富平看场戏, 来回折腾的都够在西安看 场大戏,非得舟车劳顿去富平。我告诉他这看的不仅仅是一场戏曲, 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念想、希望与自豪。看完后的唯一感受就是 震撼,除了震撼我的脑海中再也想不到用任何词来形容和修饰, 也无 法准确定位和表达。一切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有人说我是戏痴我绝不否认也不避讳, 从小不知流行音乐是啥滋 味,但是随便来句秦腔我便可以准确判断哪出戏、 甚至听声音便能判 断出是当代那位秦腔名家。有人称我是戏迷中的专家、 我称自己是个 土八路专家,喜欢她的打神告庙,说不出的那种喜欢大概是从骨子里 透出来的那种喜欢吧。 有人问我看完后有何体会,我说了一句“”真真验证了那句从古 到今在爱情面前女人都是傻子, 如果女人在爱情面前不是傻子, 那么 肯定是没遇到使自己变成傻子的那个人” 在戏曲道路上,她走的艰辛 且不容易,她静静的做了一个傻女人, 也正是她对秦腔的这种痴情这 种傻使她坚持着,从第一次接触她的阴阳鉴,后来也听说是老师的冲 梅大作,可以说是集合了当初五一的名家优秀, 发挥出了五一剧团的 最高水平,然而种种因素使她与梅插肩而过、失之交臂。曾经看过有 关资料说李团发令在西安义演了好几天, 当然真假有待确定。然而正 是她的傻更锻炼了她不甘认输,敢于追求的高尚情怀,最终凭借《郑 英娇》抱得梅花归。而焚香记讲述的是:宋时名妓敫桂英赴海神庙降 香,见秀才王魁饥寒交迫,倒于雪地,心生侧隐,救回院中。慕其至 诚好学,遂结百年之好。桂英伴王攻读三年,送王赴京应试,临行前 二人于海神庙结盟发誓,永不负心。王魁走后,敫桂英苦苦等待,不 料王魁高中后招赘相府,负却前情,差家院送来三百两银子和一纸休 书。桂英悲愤欲绝,奔海神庙,求神主持公道,海神终无灵验,桂英 绝望, 怒打神像, 痛斥王魁, 最后自缢而亡。 有人说桂英是妓女也好, 红楼女子也罢,我不否认她的身份与地位, 可是我们是否可以站在女 人的角度想问题,如果但凡有点本事或者能耐谁愿意去当红楼女子, 再就是遇到王魁后桂英极力的做出了努力, 做出了改变。王魁高中忘 掉曾经的海誓山盟。 老师多年的舞台经验与社会经历将桂英演绎的如 痴如醉,收放自如。从开场的小女人,虽然说桂英作为红楼女子,但 是出场的那一颦一笑,一步一动,完全就是大家闺范才有的气质,完 全不是一个小小的女子能表现出来的。 老师在人物表达上绝对是下了 功夫的。之后的伴郎君挑灯苦读典型的贤妻形象。 送郎君时的海神庙 祷告,她的期盼她的希望,更多的一种希望与期望的感情在里边吧, 作为女主人公她把她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个男人身上, 可以说王魁 就是敫桂英的希望与未来,当然此时此刻王魁是没有变心的, 他也没 有变心的那份冲动。他对桂英是没有感情的,过多的只是救命情的感 激。而不是相绊相生的那份责任。当然海神庙的盟誓可以说是和之后 的打神告庙那块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前面的毒誓也就体会不出后面敫 桂英大闹海神庙的故事。两位老师配合的可以说是完美, 尤其是即将 离别时的一步三回头,看的我几乎掉下了眼泪。如果说前面是铺述的 话,那么接到王魁高中后的一封休书, 让桂英的命运开始发生了转折 与改变,她从接到书信的那一刻她还想着是王公子的报喜信, 是接她 的亲笔信。然而仅仅是一封休书,桂英的希望破灭,老师的圆场、水 袖发挥的淋漓尽致, 尤其是我总结了一句, 当晚她的高音飙出了高度, 高的意境让我怀疑出了人生。 但是你想想你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做出了 背叛,那个人可是你的希望、你的未来可以说是你生命的二分之一, 突然你能怎么办,是的她所表现出来的就是那个感觉, 是人物的那个 感觉,是撕心裂肺的,尤其是打神告庙上桌的那一刻就有人评价了。 齐爱云还是有真本事, 对于即将年过半百的人可以说是高难度的动作 了,可是她竟然发挥出来了,竟然还是那么的完美、无可挑剔。可见 她平时下了多少苦才有今天的收获与成就。 单单对剧本而言,敫桂英 活的有点太理想化。也有点过于自负。此时此刻可以说求天天不应求 地地不灵。 此时此刻的场景与需求完全与窦娥冤杀场的感觉又有几分 相似。 都是敢于对现实反抗的女子, 都是贞洁烈女这是她们的共同点, 窦娥是被迫的, 敫桂英确实走投无门自愿的, 所以说她活的有点悲哀, 有点可怜, 她把她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先是王魁, 后又是海神爷, 海神爷无法显灵时她做出了自缚, 她可以说是含冤而死, 死后她还做 着她的梦,在判官面前苦苦求情,情探我认为是没必要的,但是故事 情节体现出她的痴情,也不足为其。终究她还是看透了这个世界。看 透了王魁的真面目。当然结局也是大家猜透的,大义战胜了大恶。故 事永远是故事,但是有句话叫看戏上比世上。 再次告诫大家命运是自 己的,自己的命运只得自己改变,不要寄托别人。 另一感受就是踏实,这和老师的做人、做事风格是分不开的。 总结一句话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第一次接触她的时 候只记得当年五一剧团的齐爱云水袖耍的特别的漂亮, 一曲李慧娘如 痴如醉,家人都评论说齐爱云走的应该是马蓝鱼的路子, 后来才知道 老师是马老师的学生,可以说是马老师众多弟子的佼佼者。 一直想去 现场感受一下,近距离的接触一下,苦苦没有机会。看过了她演出的 所有剧目: 有独演的, 也有给别人配演的。 给人的唯一特点就是踏实, 她人做的踏实、戏演的踏实、基础功更练得踏实。更多的是可以说是 她为秦腔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曾经给她说过人生最 难得的事情就是能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奉献着, 她就是为了她喜欢的事 业默默的奉献着,看完她的所有访谈以及她做的所有演讲与报告, 进 校园的所有活动,只能用一个字“虔诚”来表现。她太喜欢她的秦腔 事业了,在一次次的受伤中她又重新站起来了, 所以说她属于这个舞 台,这个舞台也就是她的平台。她所获得的掌声、鲜花与荣誉是她应 得的,这与她的付出、努力和练功场的汗水是分不开的。 她在秦腔舞台上或许不是一位智者, 但她绝对是位笨者。笨的让 人心疼笨的有几分心酸又有几丝窃喜, 正是她的笨使她懂得了笨鸟先 飞早入林的道理, 正是她的笨使她懂得了在学艺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 走,路是自己选的,就是爬也要爬上去。近年来她带着她的打神告庙 走哪演哪,无论是在各大电视台的大舞台还是下乡的民间小舞台, 只 要是舞台她都能演, 不论是什么质量的舞台她呈现出来的永远都是一 个质量,不会说在下乡我就随便意思一下她没有。 她的另一个虔诚就 是对“焚香记”的虔诚。那天看了今日只作久别重逢,——写在《焚 香记》上演之前里面有这样一段原话:“《焚香记》就要上演了。创 排过程的一波三折足可与戏本身相媲美,从最初的构思到如今的排 演,时间跨度竟达十余载。这期间,有人化作尘烟随风而逝,有人才 华展露日臻成熟,有人如履薄冰行走梨园,有人不舍不弃不忘初心。 围绕着这部戏,情生而厚,梦起而圆。虽长,却更显珍贵。故此,今 日只作久别重逢……十年之久, 不得不对老师又有种敬仰之情。 十度 一春秋,一个演员可以说把她最美好的十年奉献给了一部戏, 这绝对 是绝对的虔诚,十年间并不是说是顺利的,一波三折。一个演员能对 一部戏如此的痴迷在现阶段可以说是很少见的。 学戏的苦, 学戏的累、 学戏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