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证诊疗方案
腰椎管狭窄证诊疗方案(腰椎管狭窄证诊疗方案(0909 年制定)年制定) 【定义】 出导致椎管狭窄的各种独立的临床疾病外,由于腰椎管、神经根管、 椎间孔的骨性或纤维性狭窄, 刺激或压迫由此通过的脊神经根或马尾 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者, 统称为腰椎管狭窄症。它包括两 个方案的内容:1、须有腰椎管结构的异常狭窄。 2、存在狭窄结构向 应的神经结构功能受限的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症状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当病人直立或行走时,下肢发生逐渐加 重和疼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感觉,以致于不得不改变站立的姿 势或停止行走, 而蹲下或其它某种姿势休息片刻, 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然后再度继续行走或站立,将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而被迫再次休息。 间歇性跛行患者的痛苦可能主要在双侧小腿、 足部, 也可在大腿后侧、 外侧及前侧;可为双下肢, 也可为单下肢,或在不同时期出现在不同 的下肢。 慢性下腰痛:多见于 40 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起病缓慢。常为反 复发作,疼痛一般比较轻微,卧床时则消失或减轻,腰前屈不受限, 后伸活动往往受限。 神经根压迫症状: 下肢反射痛、 麻木; 一般为持续性神经根症状, 多不剧烈,表现为胀痛或麻痛。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Kemp 征可 阳性。 中央椎管狭窄导致马尾神经受压, 病人可出现鞍区麻木、 排便和 排尿无力或不能控制等症状。少数可出现性功能障碍。 体征 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与体征多不一致,一般症状和临床主诉重, 体征为本病特点。本症的另一重要特征为,病人的腰后伸受限,腰部 过伸试验阳性。少数病人有放射性神经根症状但无体征。 大多数病人 神经根症状常常伴有相应的神经根性分布区针刺觉减弱、痛觉异常、 肌肉力量减弱及腱反射异常。直腿抬高试验常常为阴性。 辅助检查 腰椎正侧位 X 线片X 线平片检查只能发现腰椎退变的诸多改 变,间接推测可能存在椎管狭窄。测量横径小于 18cm,矢状径小于 13cm。常可见到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的骨 质增生,小关节突增生退变,椎弓根的肥大、内聚等。并可除外脊柱 的肿瘤和炎症,椎体后缘、椎弓根或椎板肥大增生,椎间盘突出,黄 韧带肥厚。 腰椎 CT 平扫 椎管的矢状径小于 15mm 以下应为中心型椎管狭窄, 同时还考虑 硬膜囊与骨性椎管大小的关系。 CT 还可发现椎管内缺乏硬膜外脂肪、 多发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后纵韧带钙化和骨化、黄韧带肥厚、椎体后 缘骨赘形成、严重椎间关节肥大等。 椎核磁共振检查 腰段蛛网膜下腔受压变形,伴有马尾神经和 /或神经根受压的表 现。 MRI 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 椎体骨质增生、 小关节突肥大增生、 黄韧带肥厚等对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压迫程度。 【鉴别诊断】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步行一段距离或一段时间后出现下肢束 带感、无力、发沉,以致不能行走,疼痛症状不明显,休息一段时间 后症状消失。常伴有颈脊髓或胸脊髓的症状和体征。 有时是步行负荷 试验后出现锥体束征或椎体束征更明显或出现新的锥体束征。 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常见于下肢血栓性脉管炎、 下肢动脉粥样 硬化或下肢动脉病变。步行一段距离或一段时间后出现下肢发凉、 疼 痛,以致不能行走,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常伴有下肢肌萎缩、 足肢发凉怕冷、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治疗原则】 一、 对症状轻又无特殊体征者,应先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消炎止 痛药,能量合剂。 1、卧床休息,加强腹肌锻炼,以利椎管静脉回流。 2、骨盆或重力牵引,以扩大椎管静脉回流。 3、药物治疗:针对慢性下腰痛可用消炎止痛药,存在明显神经功 能损害时可用皮质激素。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给予活血化 瘀、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治疗。 4、物理治疗:包括红外线,电疗,磁热疗等,目的在于减轻下腰 疼的症状。 5、手法治疗:中医按摩手法主要是腰背肌软组织松解,减轻肌肉 痉挛,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6、支具治疗:可减轻下腰负重而止痛,有时对神经功能损害有帮 助。尤其是存在腰椎阶段性不稳定时,它可最大程度减轻下腰 痛及根性症状。 二、 手术治疗 对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采取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