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和教学工作的相互融合
论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和教学工作的相互融合论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和教学工作的相互融合 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十九大红色精神的关键举措,是保障和 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 作为一位走在特殊教育前线上的学校管理 者, 笔者深刻地意识到了培智学校中德育工作与教学实践相互融 合的重要现实意义。 简单地说, 德育犹如磨刀, 而教学就是砍柴。 只有将德育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才有可能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全 面提升。对此,笔者主要以自身所处的培智学校为例,探讨了如 何促进德育与教学工作有机融合的具体方法。 一、教学中渗透德育,潜移默化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 课堂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育实践的基础组成部分, 也是进 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换言之,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作为 最基本的教学环节对德育教育也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 培智学校的管理者应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 尤其是要强调对德育 元素的渗透与融合。 培智类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深受先天或后天因素 影响的智障儿童,他们的智力普遍低于正常人的标准。因此,管 理者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顾及他们的心理 特点与身体承受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德育元素的有效渗透。 管理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德育 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灵活运用, 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劳动技能、 生活技能、 交往能力及认知能力, 争取显著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生活语文》的教学中,教 师可以借助诗歌朗读竞赛、课本故事角色扮演、图字连线游戏等 活动来激发这些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然后 让他们在趣味氛围中感悟德育知识的渗透与滋润。 一位刚进学校不足一年的教师的一节小组教学研讨课 —— 语言沟通训练课 《我会打电话》 引发了全校特殊教育教师的思考。 作为特教人,传授知识是途径,让学生掌握技能、改善不足、增 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个性品德才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和归宿。 该课针对两名智障学生(发育迟缓类别)的学情而设计了三维目 标,学生语言表达、组织和沟通能力都较差,人际交往能力亟待 提高。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该教师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 境,激发兴趣;认知常识,掌握技能;实践模仿,体验成功;游戏拓 展,情感升华;总结延伸,学以致用。课堂始终以“怎样打电话”这 一问题为主线开展探究性学习, 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得到 了加强,也从教师指令的切换中训练了听力和反应速度。授课教 师更不忘进行打电话的听说态度、礼貌语言的训练等教育。游戏 环节是该课的主要活动,颇具心思,教师利用学生最喜欢玩扑克 牌的特点让学生把数字卡片弄乱, 然后教师一边说儿歌一边进行 打电话的复习训练: “丁零零, 电话铃声真好听, 电话不知谁打来, 快快拿起听一听。”(学生做听电话动作)“你好,我是李老师, 我想找你帮忙拿出‘1’数字宝宝。”“好的。”“再見!”“Bye-bye!”学 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面,并依次拿出“2”“0”。游戏进行 了三轮, 教师反复训练打电话, 让学生分别拼出“120”“110”“119”。 教师让学生齐读后介绍,进行保护生命的安全教育,并教育学生 “120”“110”“119”等是应急的报警电话,不能乱打。 如果每节课都能找准教学定位,落实教学和德育任务,特殊 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必会得以提高。除此之外,由于不同的学生 存在不同的智力问题,他们有的呆滞不语,有的兴奋大叫,也有 的永远沉浸在自己的封闭世界中,孤僻沉默 ……所以培智学校管 理者应秉持百分百的耐心、信心与细心,通过反反复复不间断的 重复授课将德育知识深刻地灌输到智障学生的脑海中, 帮助他们 建立正确的德育价值观。 2.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切入德育探究 每一个特教人都应该清楚培智类学校的任务和目标: 开发智 障少年儿童的智力,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教育活动的开 展训练他们的知觉动作和行为,给他们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践 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的理念,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 社会, 培养他们的生活自助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及一些简单技能, 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服务社会。 校本教研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 即通过解决教学过程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评课议课、业 务学习、课后反思、同伴结对互助和课题研究等。培智学校管理 者应当加大对不同学科教研活动的重视, 深度把握各个层次的内 容架构,积极切入德育知识。具体而言,开展教研活动的根本目 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彼此进步。所以,基于促 进学生智力开发与发展的培智学校管理者更应当重视教研活动 作用的发挥,强调教研活动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举个例子来说, 教师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是否以极大的耐心与细心来照顾学生, 是 否将有关德育知识进行了渗透, 是否以自身的行为突破点进行了 榜样示范等,以此来促进下一次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此外,学 校采用案例分析与体验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方式切入德育教育, 引 导智障学生在多媒体所呈现的案例中体悟德育的文化精髓, 也收 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科研管理中,结合学校教学、德育等特色确定相应的研究 课题,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鼓励 教师向自己的特色性教学上发展,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 生学习的进步和德育工作的收效也非常大。 学校参与的各级课题 研究也可以兼顾两者, 通过学科教学实践实现德育与教学相统一 的科研探究。学校本学年申报的广州市课题《智障儿童防拐骗防 侵犯自我保护教育的探究》 就是践行德育安全工作与教学工作融 合的一个途径。 特殊儿童心智发育滞后会给不良分子带来可乘之 机,防拐骗、防侵犯成了课堂教学之外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组通 过课堂教学的探索、家长的指导、实践的引导等使学生掌握了自 我保护的技能,取得了推动性的教学成果,为德育与教学融合管 理指明了方向。 3.在社会实践中构建德育网络 (1)技能和品德在生活化教学中提升 随着一系列随班就读政策的出台和落实, 各地特殊学校招收 的都是中重度智障儿童。前几年,通过追踪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回 归社会的学生,调查他们的生活状况笔者发现,他们的社会适应 能力仍然很差,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尤其是难以适应城市化发展 建设的需要。由于他们诸多方面的不适应,因此难以自食其力, 不能很好地生活,很多还是待在家里,给家长带来了困扰,给社 会带来更大的负担,给特殊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近 年来,培智类学校不得不调整了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校本课程, 一改以往以“课堂教学——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了创新 的“生活化”教学,这种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区域实际而 定的教材内容。 “处处是课堂,生生是教材 ”。笔者所在的学校实施了 “家文 化·行教育”特色教育,在全校共同的愿景下绽放出了由 “环境真 美”“教师真能”“学生真行”和“课程能行”组成的特色之花。一是做 “真能”的特殊教育教师,师德是灵魂,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是核 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创新是本质特征。二是让学生成为 “真行”学生, 在课堂、 “行美”德育活动和生活上展现出自立自强、 乐学自助的信心。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