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重点知识
视视 听听 语语 言言 重重 点点 知知 识识 ( ( 总总 2 2 7 7 页页 ) )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视听语言知识详解视听语言知识详解 第一章第一章视听语言的基本特征视听语言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视听语言的含义(一个定义)0707 年名词解释年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的含义:视听语言不是自然语言的机械复制,而是经过甚至精炼过的 带有强烈科技色彩的高级表意语言,它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并永久保存,同时彻 底打破了人类语言的时空束缚,视听语言是以人类的形象思维为基础的视觉与 听觉的综合运用。综合说来,视听语言即指人类创造并使用,同时依托视觉与 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与传播所使 用的语言。 第二节视听幻觉(三个定义一个特点) 1、视觉暂留原理: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 上滞留 1/10 到 1/4 秒,约瑟夫·普拉托把这一现象称为视觉暂留原理,后人将 最佳视觉存留时间定为 1/7 秒。 2、心理补偿:在实际观影过程中,电影中的每一格画面都是静态的,观众根据 各自的生活经验,承认连续出现的姿势不断变化的影像是同一被摄体,而两个 画面之间被断掉的部分,是观众根据生活中的感知经验做了心理补偿,由此出 现运动的感觉,这一现象称为心理补偿现象。 3、似动现象: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感知有一种倾向,就是把他所感知到的光波 刺激变成可辨认的形式或形态,因此人们根据生活中积累的透视经验,可以把 尺寸的大小、光线及色彩的亮暗、声音的强弱转换为距离的远近,根据接受者 的这种心理补偿,创作者可以创造各种幻觉。恰当的摇镜头、移动镜头都能使 观众产生一种自己头部在动的错觉。这种现象认同的接受方式所造成的运动幻 觉称作似动现象。这就是电影运动的幻觉产生的原理,而视觉残留的作用仅仅 是使那运动更为连贯流畅。 4.、视听幻觉的特点(07(07 年简答题年简答题) ):人眼通过视网膜接受视觉信息,大脑对信 息进行处理,电影用胶片记录影像,其原理和人眼的视网膜上的记录一样,电 影的幻觉不仅仅与生理有关,更与心理 有关,人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视像最终 取决于大脑中的神经系统。因此视听幻觉的特点可概括为三点:一是银幕形象 形成在人脑中,二是电影幻觉是无法抗拒的生理——心理效应, 三是对电影幻 觉的感应和认同不需要特别的学习。(扩充:简答题怎么答?把三个特点展开 论述:电影是创造运动幻觉的机器,它创造的是现实的幻觉,但不是现实本 身。由于电影运动的最基础的幻觉就吻合人的视觉机制本身所具备的天生固有 的功能,因此它对人的视听感知产生十分独特的作用。银幕形象是在观众脑子 里完成的,是不可抗拒的,是人人都看得懂的。 电影是以 1/24 秒的间歇运动 来造成光影运动的幻觉。实际上,银幕上并没有运动,每格画面都是静态的。 动的道理是,观众根据生活经验,承认连续出现的姿势不断在变化的影象是同 一个被摄体。而两个画面之间所断掉的部分则由观众自己根据生活感知经验做 了心理补偿。所以,很明显的是,银幕上的视觉形象不是在银幕上完成的,而 是在观众的脑海里完成的 ( 心理活动 ) 。每个看电影的人, 不论是普通观众还 是专业创作者,都是在脑子里看见了银幕上的似动现象。心理补偿使人看不出 2 银幕上的破绽来。所以这一幻觉现象也是不可抗拒的。同时,生活经验是每一 个人都有的,所以观众看懂电影依靠的是生活中积累的视听感知经验,不需要 文化。) 第三节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四条规律)0707 年简答题年简答题 视听语言在语言的制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语言规律: 1、没有最小信息单位。影片的每一个镜头画面都可以不停地分割下去,一直分 切到每一静态画面,而每一静态画面又由于观影者个人感知的不同而呈现出不 同的变量,因此影视是没有最小信息单位的。 2、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视听语言的传播不同于其他传播方式如演讲、戏 剧、广播等,这些传播方式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而视听影像由于其自身 的记录性,观众与影像中的人物形象无法形成交流和互动,无论在时间还是在 空间上都与观影者不同步,是一种单向传播。 3、基本规律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影视的媒介材料是光波和声波,其本性 在于记录性,作为记录媒介,影视媒介有仿生性质,即摄影机相当于我们的眼 睛,录音机相当于我们的耳朵,影视的技术进步大都围绕使机器更接近我们的 视听感知器官。影视语言的可理解性也是因为人们都有视听感知经验,可依据 生活经验去把握和认知电影电视。 4、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电影语言并不具有文字语言的成规,是一种创造性的语 言,电影大师的作品体现的这种创造性,如黑泽明《影子武士》,爱森斯坦 《总路线》。同时,每一次技术和观念上的进步都会对语言的表达层面形成影 响。 第四节视听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关系(四种语言)0808 年论述题年论述题 1、视听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关系 两种语言的交汇点(渊源): A.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建立在语言文字系统的原则之上,与文字语言推论式 编码系统类似的原则和手法。爱森斯坦推崇理性电影,将画面作为一种理性的 符号加以运用,他的思想和概念的表达常常体现在象征与隐喻的运用上,这种 手法与文学中的比喻一脉相承,蒙太奇理论一方面拜托了文学或其他古老艺术 的束缚,另一方面陷入了新的文学束缚。 B.作者论:特吕弗指出,真正有特点的电影作品应是导演个人的创造,电影艺 术家应当在影片中表现出本人的创作意志和个性。特吕弗等人的目的是想促使 电影能达到文学那样的艺术地位,而不沦为文学的附庸,但是却时常把文学的 标准用于电影,其电影评论中包含了大量文学性的语言。 C.巴赞“照相本体论”。巴赞认为电影的本性基于影像本身的客观性,电影史 在现实与作品之间第一次排斥了人的存在,自然真实本身就是电影的表现手 段。巴赞的理论建立在反对用其他艺术原则框套电影的基础上,有里程碑意 义。 差异性:(1)传播介质不同。视听语言——摄影、录音器械;文学——书写工 具、印刷工具。(2)表达形态不同。视听语言——动态、立体;文学语言—— 静态。 (3)语法规则不同。视听语言——镜头景别、摄影机移动、剪辑、电脑特效; 文学语言——文字语法和修辞。 3 2、视听语言与戏剧语言的关系 交汇点:A.梅里爱——“银幕即戏剧”,以乐队指挥的视点把戏剧元素影像化。 B.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传统,借鉴戏剧艺术基本原则——戏剧“冲突 律” 差异:(1)时空差异。戏剧语言——顺时针线性发展,如《茶馆》;视听语言 ——心理时间,总大于物理时间,可自如表现时间变化。如《低俗小说》《天 堂电影院》。 (2)视觉听觉的地位。戏剧语言——听觉更重要,视听语言——视觉更重要。 3、视觉语言与造型艺术的关系。 造型艺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以色彩、光线、质地等为表述语言的艺术,属 于静态的造型。 影视艺术——用视听语言完成造型,属动态的造型,其中包括静态的造型。动 态造型的形成依赖两种方式:镜头内部场面调度和镜头之间蒙太奇。 4、视听语言与音乐艺术的关系 音乐——以旋律、节奏、音色、音质、音量为语言工具,只有声音形象。 影视艺术——同时诉诸于视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