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2102 年 9 月 22 日、23 日这两天,我们几人有幸随校领导前往哈尔滨参加了‘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因为来的都是在全国语文界极富盛名的专家、领导,所以这次学习 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可以给我的‘教育教学浅 渠 注入新鲜的源头活水, 同事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充电, 叫我记录本变得沉甸甸的厚重。 所以, 无论从对待教学的精神层面上,还是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的物质层面上,我都是收获巨大的。 此次外出学习,我从诸位教育专家的教学与讲座中汲取和借鉴的东西实在很多,在这里,我 只就著名特级教陈延军所讲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来谈谈我切身的体会。 陈老师作为名 师讲课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在他朴实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深厚的 语文功底。他的这节散文科的教学并没运用太多幻灯、课件,没有丰富的游戏、表演,教师的说 教也并不是多么的激情满怀,但课堂却能深深的吸引着听者。回头想想这节课,陈老师把这节语 文课的教学目标实现的真真切切, 恰如其分。 可以这样说, 陈老师真正做到了是语文课洗尽铅华, 返璞归真。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基本 性质。陈老师的这节课更好的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统一。 陈老师的课,可以概括为以 下特点: 一、他把语文上成了语言文字的揣摩课 汉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承载着人类的文化,也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我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 应牢牢地装着语言文字把语文上成语言文字课,让孩子们逐渐发现语言 文字的精妙特点,并且学会运用他们。 课的开始,在学生读了课题后让学生讲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换个说法。这样就有 了 ‘别人的花是让自己看的 、‘自己看的是别人的花 、‘别人看的是自己的花 几种不同的说法。 又将‘自己 换成‘我 , ‘别人 换成‘他人 就有了‘我的花是让他人看的 , ‘他人的花是让我 看的 这样的说法。这样看是简单的揣摩文字的活动,为后文学习体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 人人 的境界做了很好的铺垫。陈老师说“语文是有眼睛的,每个段落,每个句子都有眼睛。陈 老师引领学生找到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深入体会。抓住‘四五十年以前 、 ‘今天 这样的词语 了解文章写作顺序; ‘家家户户都养花 、 ‘他们时都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 ‘花朵都朝外 开 这几句话中‘都 字的揣摩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语言文字有是有依托的”抓住‘对德国 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 中的‘真切 、 ‘吃惊 , ‘美丽的东西很多 中的‘很多 , ‘多么奇特的民 族,多么奇丽的景色 中的‘奇特 、 ‘奇丽‘这样的词语找到文字依托,体会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和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不变的民族美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课文中每一处关键词, 老师都领着学生走一步踏三步。理解一篇课文确实是这样,语言文字揣摩的越深,文章的感情也 就理解得越透。 二、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读书训练课。 我们经常要求孩子们多读书, 但我们的语文课如果缺乏了读书的训练,孩子们不懂的读书的 技巧,怎么会爱读书。每一节语文阅读课都可以当做很好的读书训练课。这节课的课堂从始至终 都灌输着读书方法的指导。比如要求学生用眼睛和心灵共浏览;边读边圈画;边 读书边找到重点文字的依托;出声朗读加深理解的读书方法。 三、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生动活泼的情感课。 宇宙万物,有情才是美的,文章更是如此。文章中精准的语言会很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 学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究文字,文字探究了,情也就出来了。 师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情 感的熏陶,课堂生动,完美。 四、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良好习惯的养成课。 语文新课标修订版中增加了‘每节语文课十分钟鞋子训练 的要求。听了陈老师的这节课, 我找到了如何在课堂实现写字训练的有效方法。 陈老师把这十分钟的写字训练贯穿整堂课的讲解 中,这样的写字训练,及练习了字的写法,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避免了集中写字的枯燥。陈 老师强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查字典习惯的培养,词语积累习惯的培养,以及良好的读书 习惯的培养。 另外,陈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说‘不 既不伤害孩子的内心,又鼓励学生灵活思考。善于抓 住标点符号,修辞方法,写作方法来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的引导很到位。例如在 学生理解四五十年后的一天,季羡林老爷爷又回到德国时,老师及时补充季老当时与四五十年前 相比较的不同地位,不同社会阅历,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容易的从季老今日与昔日看花的同 样吃惊的态度中感受德国人那恒久不变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之高尚思想境界。试想,如果 没有这样的引导, 让学生自己像是想不到这么深刻的。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会会使学生的自主思考 积极,有效率。没有或是缺乏引导的课堂,则等同于自己学习,自由学习。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乳交融的关系,在陈老师的这节课中被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学生将 语文知识掌握得透,情感体会深入。这不禁是我把自己的课堂与之比较,发现我们的课堂在教学 改革历程中, 或是犯了左倾的错误: 即之中是工具性, 在语文课堂上, 一味的让孩子们读字写词, 理解生词,概括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就是读、背、写,没有别的花样。后来, 逐渐强调了人文性,强调了要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时间,在优质课评比中,幻灯、 课、游戏、表演满天飞,老师上的激情满怀,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而我们也一度被这样的课堂气 氛沾沾自喜,沉醉其中。 。 。 。 。 。今天,我们再静下心来与陈老师的课对比却发现,我们的语文课 因过度借助多媒体而渐渐忽视了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工具性薄弱,重度轻写, 重视轻说,都是 现今语文优质课的弊病。而我们真正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则多用原有的旧办法,每节课都一个样 子,学生都能猜得出老师每一步要做什么,目中无学生,重教不重学,以一遍遍的让学生抄写, 做题来提高语文成绩。 究其原因固然很多, 不可忽视的是我们教师地语文本质性的东西没有深刻 的认识,不能用创新的思维进行教学设计,这与当今弘扬的‘培养创新性的人才 的形式及不相 称。 语文是比较纯净的课程, 阅读教学更是纯而又纯的课程。但现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语文味 道淡泊,远离灵动的语言文字,上沉了索然无味的说教课, 分析内容课,难怪有的课堂让人听了 觉得不是在上语文课。 其表现是语文教师没有从语文的根本上钻研教材,不是从学语文的角度思 考问题,而是多从无关紧要的内容上下功夫。一个肤浅的东西充斥着整个课堂,结果丢了西瓜捡 芝麻。这样远离文本的过度分析,正是缺乏以人为本,从语言文字入手的语文观。把学生当成了 静止不变的容器, 凭主观愿望灌输, 以教师个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 其结果比是学生想的死, 想得少。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消极,停滞不前。 陈老师的课, 让我更多思考自己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用心做好与文人, 明明白白教好书。 更让我深深感感受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 展。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应该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了。篇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