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边角角角边判定定理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 学结论的 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2)熟记角边角定理的内容。 (3)能运用角边角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4)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 动手 能力。 (2)在例题处理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交流 解法, 巩固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3)在习题交流中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 概括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勇于探索的钻研 精神及作 交流的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 功体验, 提升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应用角 边角定理解决问题。 2、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 谈话法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准备一些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2)教师自制的多 媒体 课件、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 环境。(4) 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显示刘星在上美术课时,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玻璃调色板打破成 如图所 示的三块,小明小心翼翼地将三块碎玻璃板捡起, 准备包好拿 去玻璃店配 制,老师看到后对小明说,如果只你拿一块去,你看行吗? 你会拿哪一块 呢? (二)操作探究 出示探究一:实验验证(探究5),探索新知(角边角) (1)分组实验,前后桌4位同学为一组,共同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 ②前桌两位同学均各自再画△A B C ,使A B =AB,/A =/A, /B =/B,后桌两位同学各自再画△A〃B〃C〃,使B〃C〃=BC, /B〃二/B,/C〃=/C (即:使三角形中的两组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 相 等) 上,看看发现ABC〃)剪下,放到△C〃B〃A (或△C B A③ 把画 好的△. 了什么?)得到实验结论:所画的三角形均能相互重合。(2)提 出问题: 你能根据作图要求具体说说所画的是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吗?3()归纳: (4(可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 )“ASA”以简写成“角边角”或者 符号语言:5)(中,和△DEF在厶ABC/A=/D AB=DE /B=/E △ ABCDEF(ASA) 2、说理证明(探究6),探索新知(角角边) 探究:在厶ABC禾口△DEF中,/A=/D, /B=/E,BC=EF, △ ABC 和厶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证明你的结论吗? 证明:在厶ABC中, /A+/B+/C=180°C=180-ZA-/B 同理/F=180°-/D-ZE 又/A= Z D, Z B= Z E Z C=ZF 中DEF和厶ABC在△. E B=ZZBC=EF F C=ZZASA)ABCDEF(△: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 边对应相等的两个(四)(3)归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n ”AAS”)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者 符号语言:⑷DEF中在厶ABC和厶 D Z A = / E / B = / BC=EF DEF(AAS) 「 △ABC 7)全等小结,3、思考举证(探究 三边(SSS) (1 2 )两边一角两边、一夹角(SAS ( - ) 满足全等三角 两边、一对角(不一定)形的六组条件(3) 两 角一边 两角一夹边(ASA 中的三组 两角一对边(AAS (4)三角(不一定) 出示探究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刘星在上美术课时,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玻璃调色板打破成 如图所 示的三块,小明小心翼翼地将三块碎玻璃板捡起, 准备包好拿 去玻璃店配 制,老师看到后对小明说, 吗?你会拿哪一块呢? 如果只你拿一块去,你看行 操作探究:教师发一些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给学生,让 学生把 纸片按上图所示剪成三块,并请每个同学分析每一块中具备了 原三角形中的 几个条件,并考虑从残破的三角形纸片中至少选取几块, 利用它能够画出一 个和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然后让每个同学把 自己画出的三角形剪下来, 并与邻座同学的三角形互相叠合在一起, 它们重合吗?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入手,采取提问、猜测、角形全等的“角边 角”判定.) (三) 归纳总结 提出问题:从上面的操作中,你发现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 总结规律: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简记为“角边角”或“ASA) (在此处要留给学生较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时间,在探究过程中, 提高逻 辑推理能力;在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规律得出后结合图形把该公理用几何符号语言表示, 号意识) (四) 尝试应用 例:如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 /B=/C.求证AD=AE. 证明:在厶ACD和厶ABE中, 培养学生的符 /A= ZA( 公共角), AC=AB , /C=/B, △ACD 刍乂 ABE(ASA) AD=AE. 3、拓展提高 (1)如图所示,在△ABC和厶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要添 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是() BC=EF B.BC=EF AC=DF C./A=/D/B=/E D./A=/D BC=EF (2)如图所示,在△ABC和厶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要添 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是() A./B=/E BC=EF B. BC=EF AC=DF C./A=/D/B=/E D./A=/D BC=EF (2)如图,AB丄BC,AD丄DC,/ 仁/2.求证AB=AD 证明: v AB丄BC,AD丄DC, 在厶ABC和厶ADC中,. /B=/D=90° B=/D // 仁/2 AC=AC(公共边) △ABC ADC(AAS)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通过对三角形全等条件探究,你有什么收获?1. 2、如何寻找证明全等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给出的, 二是图 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 3、三角形全等是证明三角形中边等、角等的重要依据。 (整理本节课在知识 与学习方法上的上的收获与感悟, 为以后的学习 在研究思路上做好准 备。 ) (六)课后作业 必做题:P102习题4.7第一、二题 选做题:P102习题4.7、第三题 六、教学评价与设计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三角形全等的第三节新课,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运 用 “角 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经历探索“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 等,两三角形全等” 的过程,体会到了如何探索研究问题, 通过画图、 比 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