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沃斯对婴儿期依恋类型的划分
艾斯沃斯对婴儿期依恋类型的划分艾斯沃斯对婴儿期依恋类型的划分 在 70 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斯针对婴儿期宝宝的依 恋心理进行了类型的划分。艾斯沃斯发现,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 式,取决于父母对他们的养育方式。那么,宝宝究竟是依恋心理 的哪种类型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安全依恋与不安全依恋 70 年代末,美国有一位女心理学家艾斯沃斯设计了一种专 门研究婴儿依恋的方法,叫做陌生情境测验。在这种测验中,她 先让妈妈抱着孩子进入一间实验室,玩几分钟玩具后,一个陌生 人进入实验室,先沉默,再和孩子妈妈交谈,之后让妈妈离开房 间,看孩子的表现。过一会儿,妈妈回来,再看孩子的表现。实 验者可以控制妈妈离开的时间长短、妈妈与陌生人的交往方式、 妈妈离开孩子的次数等因素。 艾斯沃斯发现,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 1 页 第一种叫做安全依恋, 属于这种依恋的一岁孩子大约占70%。 进入实验室以后,他们积极地独自或与妈妈一起进行探究(玩房 间里那些没见过的玩具) 。与妈妈分离时明显地焦虑。见到妈妈 回来非常高兴,与妈妈进行热烈的身体接触。妈妈在场时与陌生 人一起玩。) 第二种叫做忧虑反抗型不安全依恋,大约10%的 1 岁婴儿属 于这种依恋。进入陌生的实验室以后,虽然妈妈在身边,他们已 经感到忧虑,不喜欢探究玩具;妈妈走后表现极为痛苦。妈妈回 来时表现出双重情感:既想靠近她,又怨恨她的离开,并反抗妈 妈主动与他们亲近。即使妈妈在场,也对陌生人非常警觉。 第三种叫做忧虑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大约20%的一岁婴儿属 于这种依恋。 这些孩子单独和妈妈在一起时对探究玩具不感兴趣。 与妈妈分离时表现出较弱的痛苦,妈妈回来时回避与她接触。对 陌生人不十分警觉, 有时他们象回避妈妈一样回避与忽视陌生人。 婴儿为什么形成安全型或不安全型依恋呢? 第 2 页 艾斯沃斯认为,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式,取决于父母对他们 的养育方式。 安全型依恋的婴儿的母亲认为,从孩子一出生,自己就应该 做一个负责任的养育者。平时,她们对孩子的表情和发出的各种 信号极为敏感,鼓励孩子进行探究,乐意跟孩子进行亲密接触。 反抗型不安全依恋的婴儿的母亲看上去愿意与孩子进行亲 密的身体接触,但她们常常错误地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不能与 孩子形成同步习惯。这些孩子当中有些属于难养育型儿童,在新 生儿期易激惹或反应迟钝。 他们的母亲在养育过程中无一定主见, 养育方式自相矛盾。 对孩子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心境, 有时热情, 有时冷漠,使孩子产生悲伤和怨恨,不能从妈妈那里获得必要的 情绪支持和舒适感。 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婴儿的母亲有多种类型。 有的对孩子缺乏 耐心,当孩子干扰自己的计划和活动时生孩子气或怨恨孩子,对 孩子的信号反应迟钝。有的对孩子经常表现出消极情感,即使对 孩子表达积极情感,程度也很微弱,而不是紧紧抱住孩子,热情 第 3 页 地亲吻。她们往往属于刻板、僵化、自我中心和拒绝孩子的人。 近期在心理学界名气越来越大的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 凯根认为, 陌生情境测验所测出的婴儿差异主要是由儿童气质上 的差异、而不是由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所导致。那些难养育型气 质的婴儿拒绝任何行为习惯的变化, 常被新奇事物所困扰, 所以, 他们在陌生情境中感到非常痛苦, 不能对母亲的关心作出积极的 建设性的反应, 因此被归于“反抗型不安全依恋“之类。 相形之下, 那些表现友好、容易交往的孩子则被归于“安全型依恋“类型。那 些发动缓慢型气质的儿童,在陌生情境测验中则容易被归于“回 避型不安全依恋“儿童。 艾斯沃斯和杰罗姆凯根所代表的两派意见各有道理, 也许互 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释儿童对亲人的依恋现象。最近,包括 笔者在内的一个由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 心理学者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 正在进行一项长达7年的追踪研 究,试图回答这个已经争论了上百年的老问题:究竟是遗传,还 是环境(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等) ,决定着儿童的心理发 展。 第 4 页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