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文选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一、结合教材,写出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变化 二、唐宋时期, 《文选》分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文选研究发韧于隋代,最早治文选者是萧改,作《文选音义》 ,召明太子的 侄子。萧改之后,隋唐间的曹宪,以文选学而著名。他是开启唐代研究文选之风 至为重要的人。唐代,曹现、其弟子许淹、李善、公孙罗等人精研《文选》 ,广 为注解,影响渐广,蔚为大观,隧有文选学,后世研学者,大有其人。 李善是文选学的集大成者。其《文选注》六十传不但大行于当时,奠定了文 选学基础,而且历代流传,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文选学真正成为一门显学, 李善作用极大。 李善为文选作注的四个方面:一是注音,多用反切法,偶用直音法。二是释 事,为文选中的典故、成语寻找最初的出处。三是释义,李善注中也有为数不多 的条目超出了对个别词语的征引式的注解,而是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言外之意、 写作手法有阐释。四是校勘,李善校勘态度严谨,一般只注明异同,并不改动原 文,如果差异过大,则做出说明。 有人对其注释方式不满,工部侍郎吕延祚纠集五人共同完成文选新注六十 卷,这就是后世所谓的五臣注。 由于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 因而士人研习文选情况比较普遍,诗圣杜甫便受 到其影响。 唐代君主对文选也非常重视。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为文选的广泛传播奠定了重要基础,促进了文选学的进 一步发展。 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更好地推动了文选的传播。同时,宋初仍以诗赋取 仕,因而研习文选依然是士人求官的重要途径。 庆历以后,朝廷锐意于新政,对文选所代表的华丽文风加以抨击,社会风气 为之一转。 一意变法的神宗皇帝继位后,因王安石以新经取仕,文选的地位 1、隋唐是《文选》学的兴起于繁荣期,以注释学为主要内容。 2、宋元是转型期,从注释走向评论与考据。 3、清代为巅峰期,目录学与版本学盛况空前。 三、举例说明你对李善注和五臣注的看法 由于版本、 合刊问题衍生出文臣注与李善注孰优孰劣的一段公案。 自古以来, 尊李善斥五臣是主流。 李善的《文选注》是中国训诂学史上的第一部大规模的集部注释,开创一种 全新的注释手段,就是征引式,主要用征引出处来达到解说词义的目的。 五臣注借助玄宗的赞赏与科举的推动等官方力量盛传不已。 李善注具有许多优点,其价值得到历代学者的充分肯定: 集成而又有所开创,具有详于释事;精于辨字、注音、释义;擅长校勘;小 1 传与解题精核简当;旁征博引与体例严明等显著优点。 也应当看到五臣注的优点: 解词析义,疏通文意,有助理解;简而不繁,方便读者;在揭示“述作之由” 方面都有不同于李善注的独到贡献,可补李善注的不足,对《文选》的流传起到 很大作用等。 五臣注与李善注的不同点,由于其自身的缺点历来受到许多较低的评价: 1、注释体例不同。李善注详于征引而略于训释,五臣注则疏于征引而繁于 训释。五臣注虽然显得通俗,但是流于浅薄。 2、注释质量不同,李善是精通小学、博览群书的学者,其注《文选》,详核 精审。而五臣之学术远不及李善,其注《文选》 ,例多疏误。 3、校勘原则不同。李善校勘,不仅方法科学,而且态度谨慎,所以多有收 获。五臣则不同,凭臆轻改,随处可见。 根据训诂体式的不同评价李善注与五臣注, 则对五臣注作出一定程度上的肯 定: 1、李善注与五臣注是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互补充。李善注旨在对文学作品的 源流加以探求,引导读者了解作品,从而欣赏和接受作品的内容,它适合文学的 研究者使用。 而五臣注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作为一般的读者扫除文字障碍的需 要。 2、五臣注采用经史注释传统的训诂方法所做的工作,应是先于李善注的基 础工作,但实际上它却后于李善注产生,在编排上又置于李善注之后,便使得层 次更高的读者感到五臣注的浅显和多余。 小结:对于五臣注与李善注的优劣问题,不能盲目追随,更不能矫枉过正, 需要还原五臣注与李善注的本来面貌, 唯有如此才能在争论交流中得出客观可信 的结论。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 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 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 “盈盈“ 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 “是确切的。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 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把盈 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水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 《文选》中 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 首》 。李善注:“《广雅》曰: 赢,容也。 盈与赢同,古字通。“这是形容女子 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 :“盈盈公府步,冉 冉府中趋。“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 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李善注: 《尔雅》曰 脉,相 视也。 郭璞曰: 脉脉谓相视貌也。 ““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 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间词,即“迢迢“、皎皎、“纤纤“、 “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 2 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四、现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的命运和原因 (一)古文学的现代命运 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 一般说来,古代文学遗产主要是古人写的作品,包括诗文集,小说、戏剧 等。学习古代文学,主要是学习作家作品。意义:了解传承古代的文化文明, 理清汉语文学发展的脉络。重要的是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尝试感受古人的心境 与思考的方式,重温他们的情感和志向;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提高自己的文学 修养和文化素养。 学习研究古代文学的困难所在: 1、语言文字古今改变而带来的困难,是阅读和学习古代文学作品首先要解 决的问题。 2、当然,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人作品,手稿是极少的,一般都是传抄的, 宋代以后有刻印,但仍旧有人抄写。抄错的,刻错的,总是难免的。 古代文学的研究的现代道路与理论建设: 1、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在社会上备受冷落,似乎已经被关在研究机构和 高等院校的象牙塔中。由于功利的驱使, 对研究成果的量化追求以及评价体系的 不合理,导致了古代文学研究出现了浮躁、媚俗的现象。 2、其实,古代文学研究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和影响缩小,在某种 程度上来说是必然的。但是,古代文学的研究依然具有重大意义,承担着重要历 史责任。 3、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要想在 21 世纪得到更大的发展,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解 决学科的理论建设问题。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学科理论,可以是多元的、 开放的、 允许探索的, 但绝不是从理论得到理论, 而是应该通过研究实践形成的。 同时,也应该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从而体现的文化意识、文化精神更应该是 现代的。我们既要继承优秀传统,通过与世界其他民族交流吸收新的东西,也要 敢于创新。为了促进学术的进步,应该提倡个性,允许学派自由,允许理论和方 法的多样性。 (二) 《文选》学的现当代发展情况: 1、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