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悲剧
薛宝钗的悲剧薛宝钗的悲剧 薛宝钗的命运也同林黛玉的命运一样是一个悲剧。自有《红楼梦》二百多年 来,薛宝钗是争议最多的。我无意对薛宝钗作一个褒贬的评价,只想从薛宝钗的 遭遇和命运来认识和理解她,或许能更好地认识《红楼梦》的伟大现实意义。 林黛玉是个为追求自由自主的爱情面丧生的叛逆女性。她的悲剧足以令人为 之涕泪。 而薛宝钗则是按照封建礼法的要求,规规矩矩作人而遭致不幸命运的封 建淑女。林黛玉死了,薛宝钗活着却比死还难,其不幸同样令人伤悲。一个具有 民主意识的叛逆性格的林黛玉被封建宗法势力所毁灭,提示了封建制度的反动; 一个封建道德化的完人, 却也遭到不幸命运,这就更深刻地提示了封建思想及其 制度的没落和不可救药。伟大的曹雪芹, 也许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薛宝钗这个人 物重大现实意义,然而,无论对薛宝钗腐败的争议如何多,也无论批评家们对作 家对薛宝钗的态度作何种理解, 曹雪芹笔下的苍翠宝钗形象从封建制度本身提示 其腐败,给封建礼教以最后的,致使的一击,这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一封建的完人 如果说林黛玉是在恋爱,那么薛宝钗是在做人。薛宝钗的一生始终按照儒家 的要求作一个封建完人。她主张男子应当读书世进,为国效忠;女子则无才便是 德, “总以贞静为主” ,不应看杂书,以免移了性情。她在广告上处处谨慎,从无 越轨之事。她残酷地抑制自己的感情,精细地处理着一切。元妃省亲时,要姊妹 们作诗,她看到贾宝玉写了“绿玉”两个字,就提醒宝玉元妃不喜欢“红香绿玉” 的字样,叫他把“绿玉”改成“绿蜡” 。贾母喜欢热闹,看戏时宝钗就专点《西 厢记》 、 《打山门》之类的闹戏。湘云请客又没钱,她就从自家店里要些螃蟹来开 螃蟹宴。金钏挨打投井而死,王夫人心里懊恼,宝钗却解释说: “据我看来,她 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旁边玩,失了脚掉下去的-------纵然有这样大气, 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王夫人正为要赏一套装裹衣服给金钏而为难, 宝钗立刻答应自己有两套新作的衣服可以拿来用,而自己是从不忌讳的。 宝钗不仅作事谨慎小心,能讨得很多人的欢心,而且善于避害。王熙凤是贾 府独揽大权的女霸王,宝钗决不去碰她,使她在王熙凤的眼中是个“不干己事不 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人。凤姐病了,王夫人让探春管家,并让宝钗参加管 理,这对宝钗来说是个难题。但她在探春把园子承包给几个婆子时,就进一步把 承包方法加以完善,提出收入作为经管人的补贴外,还应分些给其他的婆子媳妇 们,这样公家省了钱又尘粒得吝啬,其他未经手的人们得了利益,也不致抱怨或 暗中破坏别人,于是各方面都欢喜感谢服。作者称这是“小惠全大体” 。宝钗从 不说刺激人的话,从不做妨碍人的事,有一次她高兴扑蝶到滴翠亭下,听见亭子 内小红正和另一个小丫头密商与贾云换手帕的事,她知道一时躲闪不及,便立刻 装作来找林黛玉,巧妙地躲避了嫌疑。大观园人事复杂,情弊日多,危机四伏, 宝钗地得清清楚楚,可她从不指责人什么。到了绣春囊事发查抄大观园,虽然例 外地不抄她的蘅芜院,她却乘势假托母亲有病无人照看,毫无痕迹地搬回家里去 住,从此再不回来。 薛宝钗的为人得到贾地上下异口同声的称赞。 然而我们可以发现, 她的主张、 言行都有诸多矛盾之处。她反对女孩子看邪书,她却无年不知,什么时候《西厢 记》 、 《牡丹亭》之类,她是从小看过的,而且熟记在心。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却才高八斗,无所不通,是唯一能和林黛玉比美、被宝玉称之为“无书不晓” 的。她为贾母点戏以及金钏之死的一番话,都违反了她的真心,所以,她不是在 做事, 而是在做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宝钗是把封建的伦理道德作为自己行为 处事的规范,为了做一个封建的完人,残酷地抹杀着自己的天然本性。作者在开 篇不久就说 2 说宝钗是“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言守拙” 。 薛宝钗本也爱着宝玉,但拘于封建礼教,从不表现为黛玉式的热情。他有时 帮助贾政以宝玉进行,致使宝玉骂她“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得沽名钓 誉,入了国贼禄蠢之流” 。宝玉和黛玉在一起,她就装作没看见,低着头过去, 把一颗心紧锁着,我们不难体会到宝钗的内心有一种无名的痛苦,特别是在她看 到宝玉明显地向着黛玉的时候。宝钗本来也和黛玉一样关心着自己的爱情和婚 姻,尽管用封建礼教强制压抑自己的感情,却也还是常常不自学地流露出来,表 现为忘情。宝玉挨打,她第一个手托一丸药去看望,并且说走了嘴,透露了内心 的疼爱之意。听到袭人说宝玉挨打与薛蟠有关,回到家里就向薛蟠大发作起来。 薛蟠桃说她作事尽向着宝玉。有一次宝钗到怡红院,宝玉正睡中觉,她坐在宝玉 床边, 看袭人的乡工, 顺手拿起蝇甩子替宝玉赶蚊子, 我们难说她有心还是无心, 难以分辨是矫情还是忘情。宝玉有一次因要看她手上的香串,视她那丰润白嫩的 手腕发呆,使宝钗羞红了脸。宝玉要参禅,她就和黛玉、湘云一起联合作战,使 宝玉收了痴心。然而,她是谨慎地做着这一切,从不露任何追求宝玉的痕迹,难 为她小小年纪,有此良苦用心。 但是宝钗深知封建婚姻的。能否最后占用黛玉的关键,不在于宝玉的心向着 谁, 而在于贾府最高权力拥有者的心向着谁。薛宝钗的处事法则正好和她的爱情 追求相一致,因而她能够处处按着贾母们的意愿行事,得到她们的欢心。如果说 林黛玉是把自己的血和小只倾注向定语主一人, 薛宝钗由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适 应贾府主子们上面。她谨慎行事,欲擒故纵。然而她是封闭着自己的情思,蹂躏 着儿女真情,是一种痛苦的追求,爱的扭曲。 三悲剧的结局 从宝钗的生活经历看,和黛玉一样,她是个悲剧色彩很浓的人手。她虽然有 一个金锁,确定了她命定的婚姻,并且由于贾府最高统治者的裁决,得到了宝二 奶奶的席位,但她始终没有欢娱的爱情。她永远不会消除宝玉对黛玉的爱,以及 她同宝玉间的思想距离。宝钗希望她的丈夫是个能干的士途中人,而这种人正是 宝玉所痛恨的“禄蠢” 、 “国贼” 。宝玉所设想的爱侣应当浪漫多情,超凡绝俗, 而薛宝钗却认为这种人是被浪漫传奇诱导坏了的女性。宝玉是个爱情至上者, 而 宝钗却专注于如何做人, 与情人永远保持着距离。宝玉对宝钗的钟情是由于薛宝 钗的美丽对宝玉的引诱, 是潜意识中美和情的警扰, 而不是思想感情深处的爱恋, 正因为如此,宝玉说宝钗“入了国贼禄囊之流,而宝钗说宝玉是“无事忙”, “富 贵闲人” 。他们之间的思想裂痕是无法弥补的。林黛玉放任个性,只钟于爱情, 失掉了婚姻,把自己推上了死亡之路;薛宝钗收敛修改,按照封建道德做一人个 完人,得到婚姻,却失掉了爱情,同样把自己推上了可悲的结局。 宝钗在和宝玉结婚时的情景是十分难堪的。 宝钗明知新郎爱的是林黛玉,却 利用宝玉扮演的精神状态,冒充情敌去行结婚礼,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这 时她已经身不由己了, 按着她平时的品德, 不应当承担这种可悲而双滑稽的角色, 在封建掌权者们的操纵下,她只好承受着,这既符合她的行为法则,又与她一贯 的自尊相违。请看结婚时的情景: 那新人坐了帐就要揭盖头的----------宝玉------------便宜走到新人跟前说道路: “妹妹,身上好了?好些天不见了。盖这劳什子做什么?”欲待要揭去,反把贾 母急出一身冷汗来。宝玉又转念一想道;林妹妹是爱生气的,不可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