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辨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辨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辨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二一三年九月七日,习近平总书 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 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 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 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 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 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 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 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 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 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 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 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 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 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 面的事例众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我们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 他各地的居民, 为了得到耕地, 毁灭了森林, 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 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 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 “道 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劝君莫打三春鸟, 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 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 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 策。多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经 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 进入高 发频发阶段。比如,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 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 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 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 这些突出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和损害,社会反映强烈,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这说明,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 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 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 题。正像有人所说的,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 存”现在“求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是最普 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 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 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 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 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二一三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 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 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是对生产 力理论的重大发展,饱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 念和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 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 环境保护的关系, 以无节制消耗资源、 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导致能源资源、 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比如, 能源资源约束强化, 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十八亿亩红线,水 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 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温室 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等等。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 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 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 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 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 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环顾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 理”的过程,在发展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 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 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特别是有 些地方,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 返的地步,至今没有恢复。英国是最早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伦敦在很长一段时期是著名的“雾都”。一九三年,比利时爆发了世人 瞩目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美 国洛杉矶“闻名世界”。殷鉴不远,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