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钨分解的理论与工艺
浅析白钨分解的理论与工艺浅析白钨分解的理论与工艺 我国是钨资源大国,钨矿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0%。在钨资源的储 量中,白钨矿(CaWO4)占比约 70%,黑钨矿(FeWO4、MnWO4) 占比约 20%,其余的 10%是黑白钨混合矿。由于黑钨矿易于选冶的特 性,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长时间 将黑钨矿作为钨冶炼的首选资源。 随着中国黑钨资源的逐渐消耗, 钨 资源形式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白钨矿、复杂矿、低品位复杂中矿在钨 资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也对目前的分解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 求。 我国诸多学者也在白钨矿与复杂混合钨矿等钨资源的分解等方面 做了大量和研究。 大体的方向主要包括基于生成难溶性钙盐的碱法浸 出工艺、生成可溶性钙盐的酸性浸出工艺以及其他浸出工艺。 1 难溶钙盐碱法浸出 碱法浸出白钨矿(CaWO4) ,其本質无非是将Ca2+与 WO42-分 离,而分离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水相中的 Ca2+活度,使 Ca2+进入固 相, WO42-留在液相, 使得两者分离, 从而使浸出反应能够向右进行。 其主要反应式为: 浸出过程中,Ca2+阳离子与 n 价 Sn-阴离子形成难溶钙盐留在 固相中,WO42-进入液相,铁、锰等杂质也存留在固相中,从而达到 Ca2+与 WO42-分离的目的。 1.1 NaOH 分解白钨工艺 NaOH 分解白钨工艺为工业应用中应用最早的方法之一,20 世 纪 80 年代之前 NaOH 主要应用于黑钨精矿的分解当中。其反应为: CaWO4 (s)+2NaOH (aq)=Na2WO4+Ca(OH)2 (s) (2) 从该反应的热力学计算得知,该反应平衡常数Ka=2.5×10-4 (25℃);Ka=0.7×10-4(90℃) ,平衡常数Ka 值很小。并且该数值中 适用于在物质活度等于 1 的条件下即极稀溶液中。 基于此理论, 国内 外许多学者认为 NaOH 是无法分解白钨矿的。 但在工业实践中, 反应 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均很高, 此种情况平衡常数应根据物质浓度 c 来计 算才更具实际意义, 其物质浓度平衡常数 Kc 式中[Na2WO4]为反应平 衡后的Na2WO4浓度, mol/L;[NaOH]为反应平衡后的NaOH的浓度, mol/L。孙培梅等人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氢氧化钠浓度的 条件下白钨碱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Kc,发现白钨矿碱分解反应的平 衡常数 Kc 随着 NaOH 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如图 1 所示,当[OH-]为 2.0mol/L,反应温度在 70、90、130、150℃下的 Kc 值分别为 2.0×10-3、3.3×10-3、7.7×10-3、12.1×10-3。 我国学者李洪桂所研究的 Na2WO4-NaOH-H2O 三元系平衡情 况,发现在高浓度 NaOH 环境中存在 Na2WO4·H2O 的结晶水合物, 表明 Na2WO4 溶解度随着 NaOH 浓度的升高而降低,NaOH 分解白 钨工艺本身所需碱浓度很高,所以析出 Na2WO4 晶体后为反应向右 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生产实践中,国内多数学者也成功开发出碱压煮浸出工艺、 热 碱球磨工艺、反应挤出法等工艺,均是在高浓度碱与高温高压的条件 下实现的。 另外从热力学角度解释其实质也是提高碱浓度和反应温度 才能达到满意的分解效果。 氢氧化钠压煮白钨工艺因其流程短、 设备简单、浸出率高得到企 业的广泛采用。表 1 是某厂利用该工艺浸出白钨的试验结果。 从表 1 可以看出在高浓度碱与高温条件下白钨是可以很好地被 分解的。 1.2 Na2CO3 压煮分解白钨矿 Na2CO3 高温压煮分解白钨矿已经工业应用 70 余年,经过几代 科研技术工作者的不断研究、改进、完善,该技术已成为一种比较成 熟的工艺。目前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处理白钨精矿与黑白钨混合中矿, 其反应式为: CaWO4 (s)+Na2CO3 (aq)=Na2WO4+CaCO3 (s) (3) 从反应式可知, 白钨矿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 可溶的钨酸钠与难溶的碳酸钙, 从而达到将 Ca2+与 WO42-分离的目 的。 Na2CO3 压煮分解白钨矿的浓度平衡常数为: 原苏联学者测定了在 90℃、 250℃条件下 Na2CO3 用量为理论用 量的浓度平衡常数 Kc 值分别为: Kc=0.46(90℃) 、Kc=1.85(250℃) 美国学者测定了碳酸钠理论用量的 1 倍与 2.5 倍,温度 200℃下 和浓度平衡常数分别为: Kc=1.45(1 倍理论量) 、Kc=0.67(2.5 倍理论量) 从碳酸钠分解白钨矿的反应式可以看出,Na2CO3 浓度越高,钨 矿分解效果越佳。但实际情况却是,当Na2CO3 浓度超过 230g/L 时 浸出率反而下降了。 在 200℃时 2.5 倍理论用量的平衡常数 0.67 小于 1 倍理论用量的平衡常数1.45 同样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过高的 Na2CO3 反而引起浸出率的下降。 根据 Na2CO3-Na2WO4-H2O 的平衡关系以及中南大学赵中伟 所绘制出的 Na2CO3 分解白钨矿赝三元系相图(225℃) ,如图 2 所 示。工业上苏打分解白钨矿起始浓度一般控制在120~200g/L,浸出 液中苏打浓度一般在80~130g/L,这个浓度区间正好对应的是 Na2CO3 在 6~12%之间,而这段区间是Na2WO4 浓度最高的一段且 过度平缓变化不大, 高低浓度的 Na2WO4 并不能明显强化浸出效果。 但当 Na2CO312%时, 过高的体系浓度引起“盐析效应”, 碳酸钠随着浓 度的升高而析出晶体使得体系中碳酸钠浓度降低导致浸出率下降, 这 就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苏打浓度过高反而导致浸出率下降。 2 可溶性钙盐的酸性浸出 2.1 HCl 浸出分解工艺 白钨矿易于与盐酸反应,且具有很强的反应趋势,钨酸钙与盐酸 反应式为: CaWO4 (s)+2HCl(aq)=H2WO4 (s)+CaCl2 (aq) (4)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c=104(20℃);1.5×104(100℃) ,单从反应 平衡常数来看,即使盐酸过量很少也能使反应完全进行。 但在实际生 产中却不是如此, 郑昌琼等对盐酸浸出白钨矿和人造白钨的动力学进 行研究,发现其符合未反应核收缩模型, 反应速度受致密固体产物层 扩散控制。 在反应过程中, 白钨矿颗粒与盐酸反应生成固体钨酸包裹矿物颗 粒,影响传质过程和浸出速率,从而导致浸出率下降。因此,为提高 浸出率,主要目标是削弱钨酸膜的影响。目前主要的方法是:一方面 是提高反应温度,减小钨矿粒度增加有效反应面积, 另一方面强化搅 拌,破坏阻隔反应的钨酸膜。 在仲钨酸铵的生产中,对于采用离子交换工艺的企业, 目前分解 白钨大多仍然是采用的 NaOH 分解工艺, 但出于碱耗高等压力, 有些 企业会采用酸碱协同分解的工艺, 好的矿用 NaOH 分解, 杂矿或较差 的矿则采用酸法分解制成钨酸, 再利用碱分解线的余碱将盐酸分解制 成的钨酸溶解制成钨酸钠溶液, 这种酸碱协同分解工艺即提高了分解 率又降低了碱耗。不过对于现实工业实践中,盐酸分解虽然效果比较 好,但是酸分解现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