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分为几部分_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分为几部分胡同文化分为几部分_ _胡同文化胡同文化 教学目标: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流露的情感。 2.学习作者用朴实雅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叙事抒情的手法。 教学重点: 1.总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 2.理清作者思路,体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具体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情感。 2.在初步了解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把握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设计: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教学过程: 1.导语: 猜一个谜语 谜面: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 谜底:A 绘画 B 雕塑 C 建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地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乡人,蕴 育了一种又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每一种文化又和当地的民居息息相关, 如上海的石库 门文化、苏州的小巷文化、北京的胡同文化。今天,我们就来穿越北京的胡同,领略汪曾祺 先生笔下独具情味的胡同文化吧。 2.作者介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课文的作者汪曾祺先生) 汪曾祺(1920~1998) ,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 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 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他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有机会经常接触北京的普通市民,了 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 他多年从事民间文艺工作。 在他笔下,那一方 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代表作品有《受戒》 、 《大淖记事》等乡村风俗小说。他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柔情的人道主义 者。 《胡同文化》是一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这是一篇古朴清雅、 意味深长的文化随笔,充分显示了作家的创作个性。 (下面我们来研读课文,先结合课前预习,快速浏览 1、2、3、4、5 自然段,划出每一 自然段的重要语句。 ) 3.讲析课文第 1、2、3、4、5 自然段 ①提问:第 1 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1 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起总起的作用。概述大街、胡同所形成的方正影响了北京 人的生活和思想。 ②提问:2、3、4 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胡同的特点? 明确:介绍胡同取名 宽窄、数量 环境(位置、声响) ③第 2 自然段交代胡同取名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明确:取名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还有的胡同取名未知取义。 ④胡同的环境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离闹市近,生活方便,环境安静 ⑤提问:第 5 自然段的段意,可不可以用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来概括呢?为什么?那么, 用哪一句话来概括更为准确呢? 明确:第5 自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胡同过渡到胡同文化。因此,用胡同、四合院 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 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这一个并列复句来概括段意, 兼顾两个方 面,显得全面、准确。 ⑥提问:作者为什么说北京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 明确:因为胡同这一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北京市民的心态,成为市民文化的 存在空间和载体,它给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打上了时代的文化的烙印, 因些,北京市民文化 就是胡同文化。 4.分析第 6~12 自然段 (胡同,蕴育了独特的胡同文化。现在,让我们来听课文录音,随着著名播音员那字正腔 圆的京味朗读,进一步探寻胡同文化的精义) (在探寻胡同文化的精义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 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展示) A.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 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英]泰勒《原始文化》 B.文化是一个错综的风俗习惯的结晶体,具有维持现状的倾向。 [美]杜威 ⑦.在这个部分中,哪四个词语可以概括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又有哪些词句具体说明这 四个特点? 封闭安土重迁、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 满足易于满足,物质要求不高 旁观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请同学来读这里最具京味的语段,要品出胡同文化特有的滋味来。 A.北京人易于满足虾米皮熬白菜,嘿! B.这二位同声说真有你的! ⑧.提问:虾米皮熬白菜,嘿!这句话,表现了北京市民怎样的心态? 明确:一个嘿字,使读者如见其色、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极其形象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 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 无限满足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 他们对生 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 ⑨.提问: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一句,概括了北京人怎样 的生活状态? 明确: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最后真有你 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内涵丰富,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对这种态度 是赞赏还是否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请你见仁见智吧! (为了正确把握作者对北京文化的情感,请继续听录音) ⑩.提问:胡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呈现出怎样的景象?胡同文化又将何去何从呢? 明确:北京胡同在衰败、没落,因而毫无生气。胡同文化也必将随着胡同的消失而逐渐消 亡。 ⑾.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句 提问: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这些描写,渲染怎样的一种气氛? 明确: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 ⑿.提问: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存在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北京胡同,将要离我们而去了。告别之际,作者的 情感相当复杂:有对胡同往日辉煌的怀念, 有对胡同衰败的无可奈何, 有对胡同文化总有一 天会消失的伤感, 有对冲击胡同文化的商品经济大潮不可抗拒之势的赞叹, 有对胡同及胡同 文化将归入虾蟆陵、乌衣巷之列的怅惘低徊 小结:作者把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的独有 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化起来, 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 心态有了了如些生动、深刻的理解。 (读完这篇文化式散文,我们仿佛喝下了一碗风味独特的北京大碗茶,让人神清气爽,齿 颊留香,回味无穷。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⒀.提问:课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请举例分析。 明确:虾米熬白菜,嘿!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一学生举例,一学生分析语言特色) 语言平实、朴素、口语化,但有味儿,富于表现力。 (汪曾祺的)文字功夫极深,可谓不瘟不火,炉火纯青。这些文字不是大白话,更不是白 开水,而是雅俗杂糅,是陈年佳酿。它是供读者看的,带有一些淡淡的书卷气。 刘锡庆《散文:五十年的沉浮与成就》 ⒁.读下面一段文字,请你概括苏州吴文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吴文化的看法。 苏州缺少金陵王气。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这里摆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 这里的曲巷通不过堂皇的官轿, 这里的民风不崇拜肃杀的禁令。 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 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 的书肆太密,这里的书法过于流丽,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 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 哑的喉音。 余秋雨《文化苦旅白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