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
构建学校 家庭 社会协 同教育机制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农村中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思考农村中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思考 摘摘要: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而现代教育也是一个开放的教育,对教育的理解也已经 不单单是学校的专利,对人的教育也不仅仅只是学校完成的任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 育的有机结合,三者形成协同互助的教育机制,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教育要发挥 教育的主体作用,对社会教育进行筛选,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使三个教育都发挥最大作用的前 提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教育机制。 关关 键键 词:词: 现状对策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目前,我国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 人约有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教育青 少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教育结合,一方面是社会对学校教育和 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密切协作与完善结合。因此,缺少良好社 会的环境,缺少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或者说缺少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青少年就很难走 上成功之路。基于这些已被所有人认可的道理,笔者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 制”,特别是农村中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有几点思考。 一、社会的高度重视与社会现状的反差。 党中央国务院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下发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反映出党和国家 对未成年人的关注。《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 的战略任务”、“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扎实推进中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 育更紧密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彻于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彻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 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北京市召开德育大 会,龙新民书记在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朱善路书记在北京市中小学德育 工作会议上做了工作报告,专门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都足以说明国家对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 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外的社会文 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与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的内容具 有广泛性、适应性、及时性与补偿性,其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若善于利用,引导得力,必 然会对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通过社会教育,学生 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在社会这个课堂中,体验各种 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继而形成适应社会的各种能 力。 而社会的现状与国家对社会教育的高度重视,与社会教育的实际作用有巨大的反差,特别是 农村中学中表现出的反差更能说明一些问题。本人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弊端与现象。从目前情况看,全社会还没有完全 形成关心与支持未成年人成长的风气,社会上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 消极因素。由于现在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正在形成人生观 与世界观的青少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些青年学生消极、悲观的思想,只看到了社会的黑岸 面,产生了厌学、追求时尚等不良恶习。特别是农村中文化设施不健全,学生在社会中接触到的 更多是赌博与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东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国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创办了图书室,添设了体育健身设施,但又有几项是青少年学生感兴趣的呢又有 几项是专门为青少年学生开设的呢在社会中特别是在农村的环境中,社会教育几乎成为一片空 白,就是有也是微乎极微,这种农村的社会环境极不利于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 其次,社会对净化教育环境和清除社会残渣的力度不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其 中一个内容就是弘扬社会正气,屏弃社会陋习,但是在农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净化教育环境 和清除社会残渣的力度不够。如,网吧门前高挂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牌子,但是网吧内全是未成 年人上网;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但学校周围到处是各种各样的广告。所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健康 成长不利,对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社会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现状出现了极大的反差,社会对学校的积极影响也只是 微乎极微,三结合教育机制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考试制度与学校教育的背离。 学校德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表述,但把它们归纳起来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问题。通过各种德育手段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我的理解简而言之就是通过 学校德育工作的各种途径和手段,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全心全意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服务是现代教育提出的又一教育理念。什么是学生的终身健 康发展简单地理解就是学校的教育教学一方面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 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健全的性格等。另一方面即考虑到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不仅学习到了 升学所需的知识,还学到了今后走上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今后转化成社 会生活的技能。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要考虑到学生 走上社会所需要的东西,学校要适时地根据社会的变化,传授给学生各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方法和 技能,真正作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为学生的升学服务,还要为学生的今后健康发展服务,这也 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目前国家的考试制度与人才选拔的途径,是考试成绩决定一切,这势必冲击到学校教育的 全面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围绕考试来展开,由此造成社会衡量 学校的标准是升学率,上级 主管部门判定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的尺度是教学成绩,学校考核教师也变成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也只是为提高教学成绩服务,远离了三结合教育的实质。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家长在社会上的地位有限,社会能量受到限制,多年来学生想改变 生活轨迹的唯一途径就是升学。 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希望、学生的追求,迫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偏离教育的规律, 片面的追求升学率,造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很难建立起来,就是发挥了各方面的 作用,也只是为学生的升学服务。 三、家庭教育的育人观与家教方式的畸形。 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和强有力的支持,对学生的 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审美情操等起着特殊的启蒙和培养作用,其教育功能是学校所无法替代 的。 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很多家长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智轻德、重说教轻示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