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探老版本【九要论版本再探上】
探探老版本【探探老版本【 《九要论》版本再探(上)《九要论》版本再探(上) 】】 《九要论》是一部经典的武术理论著作, 曾在太极拳、 神拳等拳种中秘密传抄,其具体年限已难考。 《九要论》最早面世见于 1919 年形意拳大家 李剑秋著的《形意拳术》中,称名《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和《交手法》(简称李本) ,书中 交代为民国四年(1915 年)河南济源郑濂浦先生得自于其乡原作杰家。其后《九要论》方 揭开其神秘面纱,被逐步公诸于众。1928 年凌善清《形意五行拳图说》中辑录有《武穆形 意拳要论》和《交手法》 (简称凌本) ;1934 年董秀升《岳氏意拳五行精义》中有《岳武穆 九要论》 (简称董本) ;1935 年陈绩甫之《陈氏太极拳汇宗》 (南京版)中辑录有《太极拳 十要论》 ,即《九要论》外加一节《刚柔论》 (简称陈沟本) ;1991 年刘会峙著《武当赵堡 传统三合一太极拳》 (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辑录有《太极拳九要论》 (简称赵堡本) 。 《九要论》传抄久矣,其间不乏错讹脱漏之处, 《九要论》的原型是《心意六合拳谱》 , 所以《九要论》中的错误可以对照《心意六合拳谱》加以改正和理顺。就面世的《九要论》 版本来说,各有其错漏不通之处,所以各版本之间的差异很容易辨识。 2006 年 7 月笔者在 济源神拳传人的手中发现了古版本 《九要论》 ,这是目前最早的 《九要论》 版本 (简称济本) , 为我们研究九要论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证据, 本文以酒小郎先生收藏的两本 《九要论》 为参照, (简称济甲本、 济乙本) 以济甲本为主, 济甲本不通之处参照济乙本。 李本抄自于济源原家, 原家版本和今之济本关系最近,对照济本,李本中屡见错讹之处; 凌本和李本大致相同,但 在李本抄误、错漏等等文理不通之处作了有明显的修订和改正, 痕迹一目了然;董本语句又 加整饬,文风大变, 但细考其文字来源,当为凌本的改头换面。后来形意拳界著作所采用的 《九要论》大都不外乎以上三种版本。 流传在赵堡太极拳中的《九要论》 ,已知在赵堡等地广泛传抄的时间约为1930 年, (见 吴文翰《的来历》 , 《武魂》1996.9)正式印入书中公开发行首见于刘会峙《武当赵堡传统 三合一太极拳》 。陈沟版本的《太极拳十大要论》是《九要论》外加一节《刚柔论》,最早见 于 1935 年陈绩甫之《陈氏太极拳汇宗》 (南京版) 。1985 年陈小旺《世传陈式太极拳》 (人 民体育出版社)中也录有《太极拳十大要论》 ,其中把“根基在膊”写成了“根基在脚”。 赵堡抄本的九要论一些字词和李剑秋本、 凌善清本不同,而又和济源本同, 可见也很接近本 真,来历仍是个谜, 尚须专家们进一步考证。陈沟本具备赵堡本的特征,而内容上又比赵堡 本为少,所以认为陈沟本实是抄自于赵堡本。太极拳内流传的《九(十)要论》皆为上述二 版本,或为二版本的结合。 从内容上判断, 《九要论》必是心意门内的作品,至今心意六合拳的练法和《九要论》 内的记述都丝毫无差,只是现存的马学礼一脉的心意六合拳一系中并无 《九要论》一文的传 承。济本《九要论》不署撰人,形意门内署名岳飞,太极门内或无署名,或署名陈长兴或王 宗岳,皆无理无据,乃后人伪托。 《九要论》注定了神秘。 所以,目前可以认定《九要论》的不同版本有:济本、李本、赵堡本,其中李本又衍发 出凌本、董本,赵堡本衍发出陈沟本,所有面世的《九要论》版本概不出此六种范围。李本 源出明确,序言言明是济本的抄本,赵堡本在极大程度上同于济本,疑也是抄自于济本,而 济本中尚有错误处,对照心意六合拳谱可以了然,济本的来源是个不解之谜。 济本和李本的异同 济源神拳本《九要论》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版本,原本现收藏在酒小郎先生手里, 业已 流传了几代人,民国年间抄本,和郑濂浦抄自于原作杰家的拳谱应是同宗同源。 通过济本和 李本的比较可知,两本还是最为相近的。 济本比李本更完整,一些漏字不同之处在济本中可 以找到答案。但现知济本也有不同传抄本, 在济源神拳门内抄本有很多, 济甲本中有几句脱 漏,在李本、赵堡本等却有,是以知之。可以认为,济本正是李本母本的姊妹本。 济甲本作“若火鸡之内攻”,济乙本作“若火之内攻”, 李本同济乙本,赵堡本、 陈沟 本为“火机”。“火鸡(机)”怀疑为“火急”之误,河南话中常有“火急”之词(如:别 火急。 火急啥。 ) , 也正与心意拳经中所云“遇敌好似火烧身”之意相仿。 济本“夫气主于一, 何分为二”, 李本作“可分为二”, 二者意义大相径庭。 济本: “身之节无定数, 何分为三。 ” 李本少“何分为三”四字, 意义又不同, 济本此四字开篇明旨, 非议“三节”之论。 济甲本: “既无非三节之所,即无非着意之处”,济乙本作“既无三节之所,即无着意之处”, 李本 同济乙本。 两者意思迥异, “三节论”本为否定三节, 前者与主题相合, 后者着意分出三节, 不合本意。“四要论”中济本作“梢之梢”,李本作“气之梢”。 “五要论”济本:“性命之源、生气之本。”李本作“生性之源、生气之本”。济甲 本:“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动,奉命焉。”济乙本作“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莫不奉 命焉。”李本“心为君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显系抄误。济本作“两胁之下”,李本 作“两胁之间”, 赵堡本、 陈沟本也作“之下”, 可知李本有改动。 济本: “故肾水足而金、 木、火、水、土莫不生机焉。”李本作“故肾水足而金、木、火、水、土咸有生机”。济本 “两鬓则为肺”,李本作“两发则为肺”,“两发”难以理解,显系抄误。李本、济本同作 “心者为心”,凌本作“凸者为心”,赵堡本、陈沟本作“中者为心”。 济本: “心与意合, 气与力合, 筋与骨合。 ”李本作“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 ” 济本写法和赵堡本、陈沟本以及与心意六合拳谱之《六合十大要序》 (见唐豪《行健斋随笔 ・形意拳鼻祖与谱》 )相照应,怀疑李本有人为改动。济本《九要论》抄本非一,济甲本中 无“肝与筋合”、“然此特分而言之也”两句,济乙本中完整。济本:“头为六阳之首…… 莫不本此为问。 ”李本作“惟此是赖”。 济本: “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也。 ”李本作“堂 然”语义不当,显系抄误。济甲本“统全体而俱无抽扯之形”,济乙本、李本作“……抽扯 游移之形”,赵堡本为“……抽扯之形”。济甲本:“低则抑其身,而身若有攒促之形”, “领其气而回转扶势”,赵堡本与之相同,济乙本亦有作“攒捉”、“伏势”,李本同此, 凌本、董本等又与李本同。济甲本:“而所以转弯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 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勉以致之也。”济乙本、李本作“而所以转弯抹角, 千变万化,而不 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也。 ”断句不同,而诸本皆作“而要 非勉强以致之也”, 这是和济甲本最大的不同, 以致于意思截然相反, “九要”论“步法”, 作者对于步法的重要性再三致意, 并强调说“而要勉以致之也”, 句中“勉”谓努力, 作“尽 力”解,而其他抄本写作“勉强”致使意思颠倒。 《心意要诀》济甲本:“此捶一名心意”,济乙本作“此拳亦名心意”,李本作“捶名 心意”。河南习惯上称“拳”为“捶”,“此捶一名心意”意思为“这个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