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双因子杂交张玉杰试验报告
果蝇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杂交和三点测交 姓名:张玉杰系年级:2013 级生物科学班同组者:巩昊洲 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果蝇杂交实验学号 201300140138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果蝇杂交方法。 2、通过实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 3、通过三点测交学习基因定位(遗传做图)方法。 4、学习遗传学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实验室果蝇品系: 18野生型 14檀黑体 残翅 (eevgvg) 6白眼 小翅 卷刚毛 w m sn w白眼 B (bar) 棒眼 Cy翻翅 Notch缺刻翅 b (bb)黑体 y黄体 nub2匙形翅 2.双因子杂交 本实验使用 18 号野生型果蝇和 14 号纯合黑檀体、 残翅果蝇进行杂交, 其中黑檀体对灰 体为隐性,残翅对长翅为隐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正交反交 18♀×14♂ P 灰长 黑残 14♀ × 18♂ P 黑残灰长 F1灰长F1灰长 ⊗⊗ F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 F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 双因 子杂交遗传图解 3.伴性遗传杂交 本实验使用 18 号野生型果蝇与纯合白眼果蝇杂交,其中白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 白 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反交正交 P 18♀ × w♂ ++w P w♀ × 18♂ X XX Y ♀红眼♂白眼 +w + F : X Y ♂白眼♀红眼 +w XwXw + w F2:X X ++w+w++w ⊗ ww ⊗ X XX YX YF2:X XX XX+ YXw Y ♀红眼 ♀红眼♂红眼 ♂白眼♀红眼♀白眼♂红眼♂白眼 1:1:1:11:1:1:1 伴性遗传图解 3.三点测交 本实验使用 6 号纯合白眼、 卷刚毛、 小翅果蝇与 18 号野生型果蝇杂交, 获得 F1 代后再 自 由交配即可获得具有 8 种表型的测交 F2 代。白眼、卷刚毛、小翅均为 X 染色体上的 隐 性性状。 18 号 P6 号♀(wsnm/wsnm)♂(+++/Y) 白卷小 ♀(+++/wsnm) 红直 ♂(wsnm/Y)F1: ⊗(测交) 红直长(+++) 白直长(w++) 红直小(++m) 红卷长(+sn+) 白卷小(wsnm) 红卷小(+snm)白卷长(wsn+)白直小(w+m) F28 种表型 三.实验材料: 18 号野生型果蝇 ,14 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白眼果蝇,6 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 翅果蝇;麻醉瓶、酒精灯、玻璃板、毛笔、培养管、酒精棉球、乙醚、解剖镜 四.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培养上表所示 4 个品系的果蝇,从子代中分别挑选出处女蝇和雄果蝇。 2、对麻醉瓶进行消毒,将各品系果蝇分别麻醉。按照表2 所示分别放入有玉米培养基 的指管中,保证每管至少 2 只雌蝇和 2 只雄蝇。23℃培养。做好标记。 3、7 天后移去亲本,待 F1 成蝇出来后观察记录 F1 的性状。正反交产生的 F1 不必挑 处女蝇。 4、将 F1 雌雄果蝇进行自交,把雌雄果蝇分别转移到新的指管中,每管3-4 对,23℃ 培养。 全程中注意检查有无霉菌污染, 受到霉菌污染的生物材料要及时处理、 不再使用。 果蝇不足时,可引入其他组对应品系的果蝇,或对应的子代果蝇进行补充。 5、7 天后移去 F1,待 F2 化为成蝇后观察性状,并记录统计数量(观察的性状为:眼 色、翅形、刚毛、体色)。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伴性遗传: 反交: 18♀ × W♂ 雄性白眼:16 雄性红眼:10 雌性白眼:1 雌性红眼:24 伴性遗传反交X2 F2表型♀红眼 检验 ♂白眼总计♂红眼 10O2416 12.5 50 50E2512.5 6.25 (O-E)2 112.25 0.98 (O-E)2/E 0.040.51.52 自由度 df=3-1=2,查表知,p0.05,0 与 E 在 5%显著水平上差异不显著,遗传学上可以 认为观察频数与理论频数间的差异属于随机误差,伴性遗传正交符合理论预测规律。 正交: W♀× 18♂ 雄性白眼:18 雄性红眼:11 雌性白眼:11 雌性红眼:30 伴性遗传正交X2检验 ♀红眼 30 17.5 156.25 ♀白眼 11 17.5 42.25 ♂红眼 11 17.5 156.25 ♂白眼 18 17.5 0.25 总计 70 70 F2表型 O E (O-E)2 (O-E)2/E 8.932.418.930.01420.284 自由度 df=4-1=3,查表知,p〈0.01,结果与理论值差异显著,实得数非常不符合。实 验所得数据与按孟德尔第二定律所预期的数据偏差较大,不可能完全由随机误 差导致,所 以双因子反交可能不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或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出现的明显例外。 双因子杂交: 正交:18♀ × 14♂ 黑体长翅:6 黑体残翅:2 灰体长翅:34 灰体残翅:8 双因子正交X2检验 黑体长翅 6 9.375 11.39 1.215 黑体残翅 2 3.125 1.266 0.405 灰体长翅 34 28.125 34.516 1.227 灰体残翅 8 9.375 1.89 0.202 总计 50 50 3.049 F2表型 O E (O-E)2 (O-E)2/E 自由度 df=4-1=3,查表知,p〉0.05,所以结果与理论数无显著差异,实得数符合理论值。 双因子杂交: 反交:14♀× 18♂ 黑体长翅:12 黑体残翅:3 灰体长翅:21 灰体残翅:11 双因子反交X2检验 黑体长翅 12 8.8125 10.160 1.153 黑体残翅 3 2.9375 0.0039 0.0013 灰体长翅 21 26.4375 29.5664 1.1184 灰体残翅 11 8.8125 4.7852 0.5430 总计 47 47 2.816 F2表型 O E (O-E)2 (O-E)2/E 自由度 df=4-1=3,查表知,p〉0.05,所以结果与理论数无显著差异,实得数符合理论值。 三点测交:6♀× 18♂ 双交换值=[(15.5+19.5)-26.9]/2=4.05% 基因连锁图: 六.讨论与分析 我组双因子杂交可以看出, 正反交符合理论值, 而且残翅基因并不影响实验室果蝇的生 存。但是伴性遗传出现了较大问题,首先是伴性遗传正交中出现了理论预测之外的结果(1 只♀白眼)。如果排除实验操作中的问题,那么异常表型的产生可能是由F1 代雌果蝇产生 配子时减数分裂发生异常,减数分裂Ⅱ期Xw Xw 未分离,产生 Xw XwX+基因型(初级例外) 导致的。另外,在正交中出现实验数偏离理论值较大的情况, 从正交 F2 代各表型和相应的 数量来看,无论哪一对性状都偏离了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 观察也发现,在果蝇性别上雄蝇 与雌蝇数也并非 1:1.这么大的误差很有可能是实验操作有误,计数时也可能出现了问题。 至于三点测交,可能是由于样品较小, 造成了实验数据的偏差, 所计算得出的重组值不是很 理想。 对于实验过程而言, 操作上应该注意倒果蝇不要用力将果蝇磕到培养基底, 因为培养基 会粘住果蝇, 不仅对长残翅的判断有影响, 而且由于果蝇难以取出, 增大了实验结果的误差, 在今后的果蝇相关实验中应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