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
元器件命名规范:元器件命名规范:注意区分大小写注意区分大小写 电阻:R? 电容:C? 阻值:10R,10k,10M 容值:1pF,1nF,1uF,如果属于有极性电容,需在原理图与 PCB 图上标注正极性标号 感值:1nH,1uH,1mH P PCBCB 封装要求:封装要求:如为双排引脚,需用半圆形缺口指示第一脚,如为 四方型引脚,应在第一脚的丝印框外加圆点,且丝印框做切脚处理, 丝印框应比元器件的塑封壳略大, 保证芯片焊接后依然能从丝印层分 辨出第一脚的位置 原理图信息描述要求:原理图信息描述要求:标注出接插件的特性,例如是插针还是插座, 插针的数目,间距等信息,如M-16*2-100mil PCBPCB 封装要求:封装要求:应能从丝印层上明确第一脚, 标注:10MHz,10kHz 阻值标注如电阻,并注明所包含电阻个数,如10R*4 需要在 PCB 上进行标注正极性标号 原理图:标注连接器的特性,如BNC 母头, 直插,标注为 BNC-F-S, 如果为 90 度,则标注为 BNC-F-R 标注 100M 时候的阻抗值,如 100M-600R 电感:L? 集成电路:U? 接插件:J? 晶体/晶振:X? 排阻:RP? 测试点:T? 三极管:Q? 二极管:D? 开关、继电器:K? 输出连接器(如 BNC,SMA) :P? 磁珠:FB? 电气网络的命名规范:电气网络的命名规范: 采用英文命名,可采用缩写,但意义应尽量明确 如: 本地地址线:LA 本地数据线:LD 本地读:LRD 本地写:LWR 数字地:DGND,模拟地,AGND,输出地:OGND,电源地:PGND 电源:应明确标明电压值,分清模拟和数字电源,模拟电源用 A 开头,数字电源用 D 开头, 如 A+5V, D+5V, 如属于芯片专用电源, 还应注明芯片名称, 如 9739A+5V 参考时钟输入:RCLK_IN 采样时钟输入:SCLK_IN 触发信号输出:Trigger_OUT 项目设计初期准备:项目设计初期准备: 1、明确电路原理,确定电路的框图,应结合本模块所要完成的功能技术指标逐项的分析 2、说明各模块的作用、模块间的连接线、电源需求,对功能模块的命名应该具有较强的可 1 读性,命名采用英文 3、说明本模块与整个系统中其它模块的接口(包括接口的电气参数和物理参数) 原理图设计:原理图设计: 1、按照项目设计中所分的模块进行原理图设计 2、设计时,原理图图纸大小采用 A4 尺寸,一张原理图不完成一个以上模块功能,如一张 A4 图纸放不下,请对元器件进行分part 设计 3、对元器件的命名请严格按照命名规范进行,对元器件的封装的命名也严格按照pdf 资料 上的命名进行,部分电气网络的命名也按照规范进行 4、对部分有特殊要求的信号线应在原理图上进行标注,如阻抗、电压范围、电流大小、电 压大小等 5、分原理图的输入输出接口应在图上进行标识,并采用不同的端口符号以明确信号的方向 封装设计:封装设计: 1、检查哪些封装是教研室元器件封装库中已有的,如已有封装,请沿用 2、对于没有的封装,按照pdf 资料设计相应的封装,并进行命名,相应的封装设计完成后, 提交讨论,合格后放入封装库中 PCBPCB 设计:设计: 布局阶段布局阶段 1、载入器件,并检查是否所有器件均正确载入 2、进行预布局、设置板框尺寸、设置安装孔大小及位置、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件位置, 同时将左下角的定位孔定义为参考点,按工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3、规划电路板层数及层定义,预布局完成后提交讨论,并阐明布局和层数安排的考虑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布局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 件应当优先布局. 2. 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 3. 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 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 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 4. 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 5. 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 6. 器件布局栅格的设置,一般 IC 器件布局时,栅格应为 50--100 mil,小型表 面安装器件,如表面贴装元件布局时,栅格设置应不少于 25mil。 7. 同类型插装元器件在X或Y方向上应朝一个方向放置。同一种类型的有极性分 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保持一致,便于生产和检验。 8. 发热元件要一般应均匀分布,以利于单板和整机的散热 2 9. 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亦即小元件周围不能放置大元件、需调试 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 10. BGA与含界面相邻元件的距离4mm。其它贴片元件相互间的距离0.7mm;贴 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有压接件的PCB,压 接的接插件周围5mm内不能有插装元、器件,在焊接面其周围5mm内也不能有 贴装元、器件。 11. IC去耦电容的布局要尽量靠近IC的电源管脚,并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的 回路最短。 12. 元件布局时,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 以便于将来 的电源分隔。 13. 用于阻抗匹配目的阻容器件的布局,要根据其属性合理布置。 i.串联匹配电阻的布局要靠近该信号的驱动端,距离一般不超过 500mil。 ii.匹配电阻、电容的布局一定要分清信号的源端与终端,对于多负载 的终端匹配一定要在信号的最远端匹配。 布线阶段布线阶段 1.确认板上的关键网络,如电源、时钟、高速总线等,了解其布线要求 2. 布线时关键信号线优先:模拟小信号、高速信号、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等关 键信号优先布线 3. 密度优先原则:从单板上连接关系最复杂的器件着手布线。从单板上连线最 密集的区域开始布线。 4. 尽量为时钟信号、高频信号、敏感信号等关键信号提供专门的布线层,并保 证其最小的回路面积。必要时应采取手工优先布线、屏蔽和加大安全间距等 方法。保证信号质量。 5. 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EMC环境较差,应避免布置对干扰敏感的信号。 6. 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应布置在阻抗控制层上。 7. 在PCB的右下角标注PCB的版本号,版本命名的原则:隶属项目代号+电路功 能+版本,如ES6981 dds ver1.0 布线相关注意事项:布线相关注意事项: 1. 地线回路规则: 3 环路最小规则:环路最小规则:即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要尽可能小,环面积越小, 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针对这一规则,在地平面分割时,要 考虑到地平面与重要信号走线的分布,防止由于地平面开槽等带来的问题;在双 层板设计中, 在为电源留下足够空间的情况下, 应该将留下的部分用参考地填充, 且增加一些必要的孔,将双面地信号有效连接起来,对一些关键信号尽量采用地 线隔离,对一些频率较高的设计,需特别考虑其地平面信号回路问题,建议采用 多层板为宜。 2. 窜扰控制 串扰(串扰(CrossTalk)CrossTalk) ::指PCB上不同网络之间因较长的平行布线引起的相互干 扰, 主要是由于平行线间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