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医护人员感人的事迹(最新)
1 事迹,读音是 shìjì,汉语词语,意思是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简洁文 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疫情医护人员感人的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谭青苗:疫情不退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 ” “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 月 29 日 10 点 30 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青苗正忙得团团转。 谭青苗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家多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 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 月 21 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准备和她一起过个 热闹的新年。 不料早在 1 月 19 日, 谭青苗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 回不了家。 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 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 ”“特殊时期没有办法。 ” 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 1 月 22 日晚,谭青苗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 97 名新冠肺炎 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青苗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 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祥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 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 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青苗就与另一名护士长 承担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 到外。 “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 ”谭青苗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 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指导他们做好防护: “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 负责。 ” 1 月 29 日晚 11 点 30 分, 有 8 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 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青苗当即顶上,一直到 1 月 30 日凌晨 4 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凌晨 2 点左右,一名 70 多岁的婆婆被抬上 车,婆婆担忧地问: “我是不是好不了?”谭青苗握着婆婆的手,说: “别担心,大 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 “姑娘,你看 起来好累,你睡会儿。 ” 2 谭青苗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 “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 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 周敏:职责所在累也坚持 “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只要工作需要,我还会继续干下去。 ”2 月 28 日晚, 刚回到驻地休息的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周敏表示,疲惫的声音里, 透着坚定。 为了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人, 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自 2 月 18 日投 入使用,急需大量医务人员值守,周敏第一时间请战。而当时,他刚刚结束19 天的县市疫情防控督导工作。 从 2 月 22 日开始, 周敏和同事两人承担起新院区4——11 楼的医疗废物转运 工作。每天早上 7 点多准时上岗,9 点进入各楼层,对电梯通道前的医疗废物进 行整理、搬运,送到楼下污物出口,再转运到暂存间……因为医疗废物大多是患 者的治疗和生活垃圾,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安全,必须及时进行清运,最多时,仅 一层医疗废物就达 20 多桶。 尽管接触医疗废物很危险, 需要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修 整,但他和同事在工作时几乎没有时间概念,只想着全力加快进度,连续工作 6、 7 个小时是常事。有时等同事招呼吃晚饭时,才发现自己的中饭都忘了吃。 “前几天天气闷热,不到半个小时,口罩和身上的防护衣就全部湿透了。 ”周 敏告诉记者,防护衣穿脱不便,加上密闭的防护镜和口罩,本就行动困难,呼吸 不畅,每次搬运一桶桶重达几十公斤的医疗废物时,他们更会面临体力和心理上 的双重压力,稍有不慎还会受伤。 “好几次,我坐着就睡着了。 ”周敏每天完成工 作任务回到驻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休息,好积蓄力量迎接第二天的高强度 工作。 周敏的妻子余灿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护士长,每天早出晚归,一直在老院 区负责产科病人的收治及护理工作。两岁的儿子年前被送回浠水外婆家看护,夫 妻俩已有一个多月没看到儿子。 3 “我们都不敢和儿子视频,怕他哭,也怕自己难受。 ”周敏低声说,自己很想 儿子,也知道妻子的辛苦,但是,身为医务工作者,站在抗疫一线,这是职责也 是使命,他愿意付出,选择坚守。 “我是一名好医生,但却不是一个好孩子“ “我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但我不是一个好孩子。”工作 6 年的 90 后武汉 第四医院医护人员姜思达对健康时报记者这样评价自己。 几天前接到通知,医院需要紧急开设两层抗病毒的新病区,急缺人手,经过 再三考虑后,他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夜写好了请战书,交给了院领导。 姜思达说,母亲身体不好,早在十年前就做了子宫切除术,父母就只有我这 一个儿子,我如果不幸感染牺牲了,谁来给他们养老。 “但是时间不等人,病毒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肆虐传播 !我就是应该冲在最前 面!”1 月 25 日 12 点,医院下达了通知,下午两点钟之前到西院报道!此前四天, 他已经工作了 70 多个小时了。 姜思达作为东院第一批护理支援队队员,主动要求被划分到门诊输液室,感 染病人最开始接受的治疗就是在输液门诊。 “明显觉得自己身体极度透支,随时都 有可能倒下。 ”姜思达回忆到。当时心情极度困扰,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休息好,另 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现在状态很差,免疫力是极度低下的。 上前线之前,必须要回家看父母一眼。吃饭的时候骗父母说,科室最近有人 感染了病毒,自己跟那个同事有过接触,去科室住把自己隔离几天,如果没什么 症状就回来。 “这一餐我吃得特别多!眼眶里的泪水不停的在打转,因为我知道,很久以后 才能够再次吃到父母亲手为我做的饭菜了,下次回家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