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
必修三必修三 专题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 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 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有的学者将战国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 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道、法、墨、儒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儒、道、墨、法 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A.墨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 4. “„„私志不得人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条件)而立功,推自 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 ”这段话包含的理念是 A.无为而治B.存天理,灭人欲C.知行合一D.致良知 5. 《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 “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 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 。这说明墨家思想 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 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 6.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 A.墨翟 B.孟轲 C.荀况D.韩非 7.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8.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 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9.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Axial Age) , “人 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 1 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10.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 “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 ,及至文武, 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B. “弱者,道之用” 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11.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 学派的是 A.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右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 ,图片中的“经”应是 A. 《佛经》 B. 《圣经》 C. 《五经》 D. 《道德经》 13. 《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 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1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 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 C.朱熹D.王阳明 15.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 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知行合一”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 1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2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17.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因为人人都有 “灵明” ,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 “满街都是圣人” 。这位思想家是 A.王阳明 B.李贽 C.朱熹 D.王夫之 18.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 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1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 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20.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B.制天命而用之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1.明朝思想家王良(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的观 点,从儒家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 A.程颢和程颐 B.朱熹和陆九渊 C.王守仁和李贽 D.黄宗羲和王夫之 22.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 是 A.彻底否定孔盂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23.梁启超说:“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明夷待访录》)的影响最早 而最深。”他从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 A.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B.经世致用的学风 C.追求个性自由的主张 D.唯物主义的思维 24. 顾炎武决心做到: “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由此可见他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2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 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 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 “平等”思想 3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26. (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7 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道之